人生的終極目的不是學業、創業、事業,戀愛、婚姻、家庭,因為這些只能稱之為過程,而真正的目的應該是過程之中內心品嘗到的幸福感。那么,何謂幸福?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幸福就是肉體無痛苦,心靈無紛擾。”如今,科技進步,醫學發達,人們身體上的疾痛可見可醫,而因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心理上的疾病卻越來越多。人人都想幸福,但未必人人都能幸福,因為幸福不是物質的擁有,而是一種感覺,需要有創造這種感覺的能力。比如,婚姻和情感問題,表面上看是雙方互動的關系問題,實際上卻是個體把握事物的能力問題。同樣一個問題,兩個心智成熟的個體相較于心智幼稚的個體,處理起來結果會大相徑庭。因此,經營情感,管理情緒是個體的一種修養,一種智慧,是一種修養、智慧行為化的能力,就是所謂的情商。
情商,是近年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和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如“羨慕”的情緒,向上走是羨慕→親近→學習→超越,而往下滑,就成了羨慕→妒忌→憎恨→陷害。能把自己的情緒向上發展的人,就是高情商的人。
良好的情商能讓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沖動和惱怒,行事理智,在事業和家庭中保持平靜和樂觀的心態,并在感知自我情緒的同時也了解他人的情緒,從而使自身不斷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而使內心自在。因此可以說,情商是通往幸福的橋梁。而提升情商,需要把握四種情緒。
一是通過內省認識自己的情緒,即“吾日三省吾身”。很多人會在憤怒中抱怨社會,卻不懂自我反省,忘記了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變外怨別人為內省自己,個人才能進步,社會才能文明。反省自己的不足,以認識自己為前提,只有認識了自己,才能心平氣和。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自己就不會失重;別把自己看得太高,自己便不會失落。
二是通過換位思考了解別人的情緒。你在橋上看風景,我在樓上看你。立場不同、方位不同,看到的是不同的風景,所以要學會換位思考。換位是角色與視角的轉換。換位相對容易,但能將“我”從內里請出,為別人騰出位置,是一種長期歷練修養之后的大智。需要換位時,不能要求別人主動,而應自己主動,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別人為什么會這樣做。每個人做任何事情、任何選擇都有他的道理,你不理解有時是你不懂他。懂,較之愛屬于更高層次,那是心靈的交匯,所以懂比愛更重要。要學會為別人的作為想個理由,去原諒他人并讓自己釋然,懂得感恩學會感激才能感知幸福。
三是通過賞識影響別人的情緒。沒有人窮到給不出一個贊美,也沒有人富到不需要一個贊美。高情商的人一句話就能調動別人的情緒,并很容易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使人與人的距離由此拉近從而打開自己的影響力。過分把精力放在別人的缺點上對己對人都不利。生活中最傷人的表情是不屑、冷漠和鄙夷。這三種最難看最不友好的表情遠比痛斥怒視和憤怒給對方的傷害大。表情來自于心態,善意樂觀的心態,自然綻放可親可愛的表情。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以樂觀的眼光看待事物,不但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好心情,還會以陽光的心態照耀別人。
四是通過“操之在我”管理自己的情緒。“操之在我”對應于“受制于人”。受制于人即被人控制,操之在我即做自己的主宰。美國作家馬爾登說過:“你首先要記住,除了你自己之外,絕對沒有一個人對你的命運操有最后的決定權。”也有這樣的哲言:“我不能左右天氣,但可以改變心情;我不能改變容貌,但可以展現笑容;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不一定每戰必勝,但可盡心盡力。”這是積極的人生態度,是高情商的智慧。改變環境難,而改變自己易。其實同樣一件事情,別人不會生氣而你總生氣,那就說明你欠缺控制能力。重要的不是自己的處境如何,而是如何看待自己處境的心態和自己的心理態度是否積極。太陽出來,你背著陽光,陰影就在你面前;你轉過身去,陰影就被你拋在身后。把看不起的人看高了,把想不通的事想通了,把不想做的事做好了,把咽不下的氣咽下了,把將罵出的話收回了,把想放縱的心收住了,情商自然就高了。
情緒是短暫的情感,情感是穩定的情緒。通過管理情緒實現對情感的管理。情緒管理一是放松,放松身、心、靈。二是放下,有舍才有得。三是放開,放開東西,東西并不會喪失,喪失的只是你控制它的感覺。放開了執著,將換來滿心的輕松。四是放空,時常讓自己的心靈歸零,才能情致舒暢。
用情商保持快樂的心境,去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有一個陽光、舒朗的心境,人看見你是明朗的、輕松的、愉悅的、舒暢的,更可以通過你的臉看見你孩子和配偶的笑容,映襯出你家庭的幸福與寧靜,從而窺到社會的和諧。用情商管理情感,讓修養安撫心靈,使家里所有的人實現良性互動,使每一個人愉快幸福,心情舒暢,輕松上陣,信心倍增。家庭情緒的喜怒往往決定著社會情感的陰晴。家庭情緒之云翳散去了,即可透視和諧社會的晴空。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