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是一名重度抑郁癥患者,多次自殺未遂。后來,在家人、愛人、同事、專家的幫助下,她走出了困境。從此,她心中充滿感恩,決心關注和幫助抑郁群體。她先是在網上發布兩萬余字的心路歷程,將自己戰勝病魔的經歷公布于眾,讓很多正在遭受抑郁癥折磨的網友深受鼓舞。此后,她又利用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方式,與1000多名抑郁癥患者建立聯系,解答他們的疑問,引導他們踏上希望之旅……
難釋壓力,優秀女孩走進人生死胡同
2006年8月31日晚,23歲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劉野,生平第一次失眠了,因為第二天她將首次登上講臺給孩子們上課,孩子們會喜歡她嗎?怎樣才能博得家長們的信任和好感?自己能勝任班主任和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嗎?……整個晚上,劉野既興奮又忐忑。
生于遼寧開原的劉野,2002年考入天津外國語大學,在校期間,她樂觀進取,是學生會干部,校排球隊主力。大學畢業時,其他同學忙著四處找工作,劉野卻悠閑地享受著漫長的暑假。因為,早在畢業前夕,她就憑借厚厚一摞獲獎證書,被南開大學附屬中學聘為英語教師和班主任。劉野之所以選擇這所中學,有一個重要原因:能與在南開大學讀博的男友王清朝夕相處。
一夜未眠。第二天,劉野早早來到學校,把教室打掃得干干凈凈迎接學生們。接下來的幾天里,四十幾名十三四歲活潑可愛的同學,都很喜歡她的課,好幾個同學還在作文里寫道:“我很喜歡我們的英語老師,她很漂亮,也很親切。”“她好像有一種魔力吸引著我學習英語。”
可是,情況很快便急轉直下。因為是班主任,要處理好多問題,可她沒有經驗,不會批評學生,學生犯錯誤了她往往只會說:“你怎么能這樣呢?下次不要再這樣了。”在學生中很沒有威信。由于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很貪玩,自制力差,她帶的班頻頻出狀況,不是同學之間打架了,就是班里學生丟錢了;有幾個調皮的學生,經常在課堂上搗亂,可劉野拿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學校年級月考時,她帶的班成績落在最后……她每天都被各種問題折磨得頭昏腦漲。
開學僅一個月,劉野臉上就冒出好多痘痘——由于睡眠不好,導致她內分泌失調。后來情況更加嚴重,竟然發展到整夜失眠。越睡不著,第二天工作效率越差。有時,在課堂上學生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她本來知道,但突然之間大腦卻一片空白,“啊啊”地回答不上來。這樣的次數多了,學生們漸漸地不喜歡她了,有時還用疑惑、不解的目光看她。
漸漸地,學生家長中也開始有人不滿意她了,有人還把情況反映到了教導處。
劉野更加敏感了,有時別人無心的舉動,也會引發她的聯想:同事們是不是都討厭我了?看不起我了?她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并且開始頭暈惡心。劉野不知道,自己已經成了一名重度抑郁癥患者。
其后,劉野的狀況愈來愈嚴重,每天硬著頭皮進班,在講臺上講課時都能聽見自己的心跳。就連和男友王清在一起,她也沒有開心的感覺了。王清開導她的話絲毫不起作用,此時的她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
劉野開始害怕黑夜。一到晚上她一分鐘都睡不著,翻來覆去,看著天一點點變黑,又一點點變白。她常常整晚整晚地渾身冒虛汗,把被褥都濕透了,心跳得越來越快,呼吸變得急促困難,早晨起來干嘔得厲害。痛苦的折磨中,她想到了自殺。
一次,見一輛轎車駛來,她迎面奔了過去,好在司機清醒,立即踩了剎車。司機沖她大吼:“你找死啊!”她心里也告訴自己:是的,我就是想死,你為什么不撞死我?此后,每每走在上、下班的路上,她都希望有車將自己撞死。
10月末的一天,與劉野要好的同事江老師,見她狀況不好,悄悄詢問緣由,劉野趴在她的肩頭哭了,并訴說了自己的苦衷。江老師認識一位有名的心理醫生,于是擇日帶劉野來就醫。醫生對劉野做了相關測試之后,給她開了一大堆藥,明確告訴她:“你的癥狀是重度抑郁癥,要按時吃藥。”
可是,這些藥好像一點也不見效。一天深夜,又睡不著時,劉野干脆拿起繩子去衛生間上吊。當她感到快要窒息的時候,腦海里忽然浮現出媽媽、弟弟和深愛自己的男友的身影……她猛然清醒過來,放棄了自殺,坐在地上號啕大哭。
但此后,每每遇到一點挫折,自殺的念頭就會在她的腦海里升騰,怎么也抑制不住。
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劉野主動辭去了班主任職務,只負責教學工作。可是,此時她連教學工作也無法勝任了。
學校怕她出意外,讓王清以及她宿舍的同事一刻不離地照顧她,還派人把她媽媽從遼寧開原接到了天津。
可是,一切都不起作用。劉野的病情越來越重,甚至不敢看電視,電視情節會把她嚇得大哭;不敢接電話,電話鈴聲太響她也會大哭……
勇于擔責,堅強自信終換云開月明
由于病情加重,劉野辦理了病休。病休之后,她更加自卑,一直躲在屋里不愿見人。這時,男友安慰她說:“你不用工作,我養著你。”
可劉野卻向他提出了分手,說自己跟他在一起,將來只會拖累他,要他找一個更好的人,起碼找一個正常人。但男友重情重義,認真地對劉野說:“就算你變成植物人,我也會照顧你一輩子。我不會跟你分手的。”
不久,劉野的舅舅聯系上了遼寧師范大學的心理咨詢室,請該校金洪源教授為劉野進行心理治療。金洪源教授是我國著名心理學專家,其團隊創新的“無認知心理干預療法”有極強的實用性。可劉野認為不會有什么效果,只是拗不過舅舅的好意,才決定去試一試。
2006年11月7日,在劉野去大連之前,重情的王清硬拉著她到婚姻登記處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他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劉野:你現在是我的合法妻子,為了我,不能隨便放棄治療;即使治不好,我也愿意照顧你一輩子。
可是,起初的治療并不順利,連續三次心理咨詢,根本沒有一點兒效果。劉野泄氣地給王清打電話。王清立即從天津趕到大連,給妻子鼓勁。他捧著劉野的臉說:“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曾是一名重度抑郁癥患者,病情嚴重時需要全天陪護,3天都睡不著。可是,他最終戰勝了病魔,現在是個活得很快樂的人。能不能戰勝病魔,就看你自己想不想了!”丈夫的一席話,讓劉野重樹信心。
可是做第四次心理咨詢時,劉野仍然有些消極。咨詢師王濤急了,說:“你不要這么自私好不好?”劉野一愣,說:“我怎么自私了?”咨詢師很嚴厲地說:“自暴自棄就是自私。現在我是在努力拽著你,可你卻使勁往后退。如果我們一起努力效果絕不是這樣。你不要總是悲觀失望,要學會堅強。”
“我覺得我很堅強啊!”
“那你為什么總是逃避責任還不配合我,連我給你布置的作業深呼吸你都不做?”
“我覺得沒什么效果。”
“你必須相信心理咨詢師的話,治療才會起作用。否則,再高明的專家也治不好你!”王濤生氣地說。聽了這些話,劉野似乎清醒了許多。
于是,她開始認真配合咨詢師的治療……最后,劉野是笑著從治療室出來的。回賓館的路上,她第一次對媽媽有說有笑。
看到女兒臉上久違的笑容,劉媽媽激動得直抹眼淚。幾個月來,女兒從未這么開心過。當天劉野沒有失眠。
第二天一大早,劉野早早起床和媽媽在遼師大的校園里鍛煉身體,她發現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藍!她從操場跑道的一頭笑著跑向媽媽,然后伸出雙臂抱住了媽媽。
吃早飯時,劉野再也不讓媽媽幫自己點菜,再也不傻傻地坐那兒等甚至讓媽媽喂了。她像什么也沒發生過一樣,主動、自信地走到飯堂窗口點菜、結賬、端菜。她要報答這些日子以來為自己操勞的媽媽。
2007年元旦前夕,劉野終于一身輕松地回到了天津。
第二天下午,劉野就返回了學校。重新見到自己熟悉的環境、熟悉的同事,她有些緊張,但她暗暗給自己打氣:我要在跌倒的地方爬起來。好在同事、學生對她的歸來都非常歡迎,劉野心頭的緊張很快被溫暖沖散了。走上講臺的劉野,又恢復了幽默、自信,課堂上的氣氛變得十分活躍。
2007年5月,正當劉野全身心投入工作時,她所在的南開大學附屬初中,因為生源、地域等原因將被合并。由于教師富余,她面臨著“下崗再就業”的局面。
可這時的劉野已經沒有了焦慮,反而把求職的目光投向了高級中學。最終,她憑著優異的成績,被天津一所著名高中錄用。2007年11月,除了兩個班的英語教學工作,劉野還接了其中一個班的班主任工作。學期結束,她所帶的班各項成績均為優秀,她的工作得到了學生、家長和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而丈夫王清此時也博士畢業,進入了一家研究所工作。生活,在劉野面前展開了美好的畫卷。
靈魂升華,用一米陽光溫暖世人
一天,劉野看到一份資料上說,我國抑郁癥患者目前達2600多萬人,其中10%~15%選擇自殺,抑郁癥已經成為我國目前第二大疾病負擔,是我國第三大致死疾病。看到這組數字,劉野不禁嚇了一跳。聯想到自己當初痛不欲生的情形,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涌上她的心頭。
劉野的微博好友——“江西嘟嘟”告訴她自己的經歷:因為大學畢業工作不開心而抑郁,無人理解,憤而跳樓自殺,被搶救過來,但落下終身殘疾,一輩子與輪椅為伴。他說,抑郁比身體上的疾病痛苦一百倍。
這更加堅定了劉野幫助抑郁癥患者的決心。她很快便把自己患抑郁癥和治療的經歷、心得寫出來掛到了博客上。
博文一出,立即在網上引起5000多名抑郁癥患者的關注。大家紛紛找她聊天、咨詢。此后,她利用博客、微信等,與1000多名抑郁癥患者建立了互動聯系,解答他們的疑難問題,成了他們沒有見過面的朋友。
去年5月11日,劉野在微博上結識了一個名叫梅子的湖北農村女孩。剛二十歲出頭的梅子,深陷抑郁癥泥潭多年無法自拔。她在微博上描述自己自殺時的情景:“那天早上,父母出去上班后,我從廚房拿出菜刀,割自己的左臂。菜刀比較鈍,我又拿來剪刀,用剪刀向自己的左臂猛戳,戳了一個多小時……最終,我還是活過來了。但我還想撲向死亡的黑洞。”
梅子的經歷,令劉野震撼不已。她暗下決心:“我一定要盡全力幫助她。”
由于梅子家境窘迫,連看病的路費都沒有。于是劉野通過微博發起救助活動。只三天工夫,便募集到9000元錢。同時,劉野電話求助曾經幫助過自己的金洪源教授。得知情況,熱心腸的金教授也爽快地答應幫助梅子。
2012年5月10日,梅子和劉野在天津火車站見面了。面前的梅子敏感、膽怯,因長期失眠而頭發枯黃、精神萎靡。劉野輕輕喊了聲“妹妹”,便緊緊地把她擁在了懷里。
第二天,劉野親自帶梅子來到大連。安排好梅子的食宿和治療之后,她才匆匆返回天津。
回到天津,劉野收到了梅子的短信:“姐,我們第一次見面時那一抱,讓我好溫暖,我恍惚回到了我記憶中媽媽的懷抱。”劉野一邊讀,一邊含淚給梅子回短信:“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我們一起走啊。”
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梅子的心理疾病基本痊愈,返回了家鄉。在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她開始試著找工作、接觸社會,鞏固治療成果。目前,梅子已變得樂觀、勤快,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在劉野的鼓勵和幫助下,越來越多的抑郁癥患者走出魔癥:2011年8月,網友“深圳丫丫”產后抑郁。劉野想盡辦法勸說和鼓勵她,終于帶她走出產后抑郁癥。如今“深圳丫丫”也投身到了幫助其他抑郁癥患者的行列。福建的張某事業有成,曾經是某市的人大代表,但因患抑郁癥,一度寫好了遺書,多次自殺未遂。在劉野的鼓勵下,他積極配合治療,最終也走出了心理黑洞。病好后,張先生發揮自身優勢,資助了好幾位抑郁癥患者。年過三十卻從沒談過戀愛的女孩夏歡,因為心理自卑,先后換過20多個工作單位,每工作一段時間,都因無法勝任而辭職。這讓她非常痛苦,一度想過自殺。劉野請她來到大連后,帶她去看醫生,幫助她重建自信。一個多月后,夏歡終于恢復健康,回到家鄉不久,便找到了一份稱心的工作。
……
然而,中國之大,有許多劉野有心無力的事情。
2012年3月發生的震驚全國的“@走飯”直播自殺事件,令劉野至今心痛不已。她覺得面對中國2600多萬名抑郁癥患者,僅靠自己一人的力量是不夠的,要想讓這些人盡快得到幫助,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于是,她利用微博一邊勸慰抑郁癥患者,一邊號召更多的公益人士加入進來。
2012年6月25日,劉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將會傾注一生之力繼續關注和幫助抑郁癥患者,無怨無悔。
〔編輯:王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