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和妻子兒子一起逛超市。逛完要離開的時候,兒子趴在雪糕柜上央求我們:“給我買一根雪糕吃吧!”
妻子向來反對兒子吃雪糕,對于兒子的央求是堅持拒絕:“不能吃雪糕,快走。”
我并不反對兒子吃根雪糕,但礙于妻子的“威力”,不敢明確地支持兒子的想法,只好選擇沉默。
兒子顯然想得到我的支持,于是沖我喊:“爸爸,我想吃雪糕。”
看著兒子小饞貓一樣的可憐相,我準備勸妻子同意兒子的請求。可是妻子立即明白了我的意思,沒等我開口先沖我一頓臭批:“雪糕多涼呀,吃壞了肚子,發燒、打針、上醫院,你負責呀?”
我頓時無話可說,只好勸兒子:“雪糕涼,雪糕里有辣椒,小孩子是不能吃的。”
“爸爸騙人,雪糕不涼,雪糕里也沒有辣椒。”兒子立即識破了我的騙術,弄得我不知如何應對。
還是妻子有“絕招”,她一把拉起兒子:“別啰唆,說不能吃就不能吃,快走。”
兒子就喊著鬧:“不,我要吃雪糕,我要吃!”
一見兒子鬧,妻子來硬的:“再鬧,再鬧看我揍你的屁股!”
一聽要被揍屁股,兒子老實了——怕呀。
妻子就像老鷹捉小雞一樣,把兒子拉扯著,離開了雪糕柜——兒子那個委屈呀,心里一定“拔涼拔涼”的。
在家里,妻子的主意處于“優勢”地位,兒子的請求總是處于“劣勢”。兒子的好多請求,總是這樣被妻子無情地、不講道理地給否決掉了。
我發現,大人總是不講程序不擺道理地否決孩子的請求,對孩子來說是一件極不公正也很不民主的事情。因為不公正不民主,所以孩子的心情總是很憋屈,不快樂。
我把自己的發現跟妻子講了,妻子聽罷,有些“反省”,說以后不能再這樣粗暴地對待兒子的請求,應該給兒子表達“合理訴求”的機會。大人不能單方面無理拒絕孩子的請求,要拿出拒絕的理由才好。
我和妻子統一了意見,約定以后再拒絕兒子的要求時不再粗暴,而要民主。
兒子和小朋友一起玩,發現小朋友們都“配槍”了——那種能發射彈珠的玩具手槍,小男孩,最愿意手持這樣一支手槍喊“沖啊——”
兒子覺得這種小手槍很好玩,于是就來家跟我們提出請求:“我也想要一把彈珠手槍。”
妻子當即否決:“不行。”
兒子又委屈得鬧:“我就要,我就要……”
一看兒子鬧,妻子又要使出“揍屁股”的老招數來對付兒子。我一把攔住妻子,小聲跟她說:“不是說好了要聽聽兒子的意見,讓他有爭辯的機會嗎?”
妻子被我一提醒,想起了我們先前的約定,于是把自己的粗暴換成了笑臉,聲音柔和地跟兒子解釋:“那種能發射彈珠的手槍,很危險的。”
兒子反駁:“有危險,別的小朋友為什么還玩。”
“因為別的小朋友不知道它的危險呀!”妻子繼續跟兒子解釋。
“是的,彈珠手槍是很危險的,不信你看看電腦上的視頻……”我記得網上有一段介紹彈珠手槍危險性的視頻,于是找到這段視頻讓兒子看。
兒子認真地看起了視頻。
呀,彈珠手槍果然十分危險,發射出的子彈能把兩張紙打穿,小朋友玩這樣的彈珠手槍,受傷害的事例不勝枚舉,教訓深刻……兒子看了這段視頻,第一次由衷地信服了我們的話,對于大人“不許玩這種彈珠手槍”的否決,不再感到委屈,相反,還感受到了被愛——爸爸媽媽是因為愛護他,才否決了他想玩彈珠手槍的請求。
“可不可以買一枝水槍玩呢?”我當然不想讓兒子沒有“槍”,于是提出一個替代方案。
“水槍沒有危險嗎?”兒子仰頭問我,安全意識已經植入腦海。
“水槍當然沒有危險了,裝上水,發射的是‘水彈’,很好玩的。”我極力鼓動兒子喜歡上水槍。
“嗯,那我就買一把水槍玩。”兒子同意了這個替代方案。
“好的,媽媽去超市給你買一把漂亮的水槍玩。”一聽兒子要買沒有危險的水槍,妻子趕緊向兒子“討好”,極力順應兒子的請求。
水槍買回來了,兒子也成了“配槍”的孩子,手持一把水槍,同樣很神氣,很快樂,并且很安全。
看著兒子快快樂樂玩水槍的模樣,我和妻子相視一笑——有理有據地否決孩子的請求,是家庭和諧、孩子快樂的秘訣。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