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見慣了太多的促銷和鮮花,置身所羅門,會驀然覺得冷清。圣誕節有狂歡,三八節有集會,島上的母親節,是含蓄而安靜的。
在所羅門群島是沒有花店的。在母親節這天,不會有人派送康乃馨,也沒有商家的宣傳標語,每個家庭各自歡喜,回到家各有慶祝。
在這個島上,在這樣的節日,會有些母親讓人不由心酸。她們十月懷胎,生下自己的孩子,可不是每個孩子都一定有自已的父親。這島上有太多的私生子,他們和母親一起生活,不知道父親是誰,或者不能和父親相認,這在島上的社會背景下已是司空見慣。
和瀘沽湖的女兒國不同,那里曾是母系氏族,孩子生下隨母同住,女人是家族的繼承者,獨立而自由。可所羅門的女人社會地位低下,一生依附男人,她們少有出門工作,大都是居家勞作。如果清貧困苦,丈夫又責任淡薄,一家人就只能三餐不繼,勉強維持。
在這里,太多的男人酗酒賭錢,出軌嫖妓,家庭暴力,他們常有婚外戀,可女人卻離不起婚。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卻可以看到堅強樂觀的母親們,沒有父親的孩子,依然可以讓她們樂天快樂。
從二戰時外籍士兵留下孩子,到現在更多國家進入,所羅門的混血兒隨處可見。有一次海邊散步,遇見一個亞裔混血女人,40歲左右,黃皮膚黑頭發,遠遠走來搭訕聊天。她說她的父親是中國人,她從來沒見過,她說地圖上的中國很遠,是她永遠不能到達的地方。
“十元海灘”附近有幾個簡易蓬亭,售賣香煙和檳榔,有一個頭發花白的賣貨老人,人中蓄著一撮“衛生胡”。他說自己是日本孩子,他喜歡這樣留胡子,他要自己像父親的樣子。
他們在尋找自己的來處和根源,我想這種尋根的方式,是不是一種補償式的自我撫慰?要在繼承和認同中遠離遺棄,哪怕是不為人知的、自己一個人的認同。
這些若是偶然,還有更離譜的。幾年前在密林外島,馬來西亞的木山公司曾包林伐木,一干數年,很多伐木工人都找當地的女孩子,也不是結婚,不過或長或短的交情而已。然后說懷孕就懷孕了,生了一村子的馬來混血兒。據說公司撤走的時候,海邊停著待航的遠洋輪船,山脊和碼頭都是送別的當地女人,一個個抱著孩子,聽聞哭聲一片……我想這些男人是不會回來了,他們會留下一群找根的孩子。
找根的私生子不單是混血兒,當地人也總是血脈混亂。我一個朋友的妹妹,生下三個孩子,第一個根本不知道父親是誰,第二個來自前男友,第三個才是自己丈夫的。她一路生養下去,住在父親家,也沒耽誤嫁人,過得相當快活。
在這里,婚前濫交或未婚先孕都不會被人瞧不起,可已婚女人有半點不守婦道,都會被所有人唾棄。男人可以娶帶孩子的女人,可丈夫絕不接受有外遇的妻子。
未婚的女孩子是開放的,身體早熟而隨情所至,喜歡了就抱在一起,有孩子了就生下來,沒有男人養,自己用心不用心的,也都養大了。有時工作生活不方便,也會把孩子送給親友,對方收入家門,只當多張嘴吃飯。
所羅門的孩子好像很好養,抱著抱著就大了,放在地上自己就長了。有米吃米,沒米吃木薯,下海打漁,路邊摘果子,總之是餓不著。首都的孩子還能衣著整潔,去外島就大多只求蔽體,甚至還時??梢娐闵肀寂艿男『?。到了讀書年紀,小學是免費教育,念書沒有壓力,曠課不受懲罰,上午走出門,隨處可見穿著校服的小孩子逃學閑逛。孩子是散養的,不太費心費力,墮胎又等同謀殺,所以生個私生子,好像也沒有什么了不得。
因為貧困,會有很多女孩子,漸漸偏離命運的軸心,她們有的在賭場為妓,有的被富人包養,很多被父母變相買賣,靠嫁人給家庭帶來利益。
地主溫尼幾個月前因病去世,時年70多歲,他一生結婚七次,最后一個妻子不到20歲,據說美艷不可方物,很多男孩喜歡她。我每次見她,她都不在老丈夫的身邊,一個人遠遠呆在院子邊緣,從不與人說話,也看不清面目。我唯一一次近距離看她,她正抱著自己小小的孩子,站在農場的大門外,低著頭一動不動,直到我們的車開到跟前,才慌忙為我們讓路——斯時有風把臉側的頭發吹開,那是一雙不會說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