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愿在孤獨的路上飄蕩,也不愿在喧鬧的人群里迷茫
我寧愿在通往天堂的路上跌跌撞撞,也不愿在四角的天空飛翔
請不要把我的夢想埋葬,也不要把我漂泊的步伐捆綁
我要掙脫拷住我心靈的枷鎖自由地流浪,死也要死在幸福的路上
就算前方風沙彌漫,就算永遠走不進天堂
就算只剩下最后一口氣息,也要在路上盡情地綻放
在路上,經過無數村莊
在路上,領略無數風光
在路上,向著太陽的方向
在路上,直到地老天荒
——摘自張元航博客《在路上ING》
身無分文走中國。這話,想想就過癮。第一次在視頻里看見他,梳著子彈頭,皮膚有點黑,普通話不是很標準。他說,身無分文走中國,是他送給自己的畢業旅行。他不是特別健談的人,甚至面對鏡頭,有一點點羞澀,可是,他坐在那兒,你似乎能看見他身上那種放蕩不羈、能豁出去,并且不把這事當多大事的勁兒。
他叫張元航。2011年暑假,歷時25天,搭車70輛次,穿越11000公里,跨越了12個省、市、自治區,途經西安、蘭州、西寧、烏魯木齊、銀川、呼和浩特、北京、沈陽、長春、哈爾濱,最終到達目的地呼倫貝爾,沒花1分錢的路費。
他們一行最開始3人,最后只剩2人。身無分文走中國,這是一件需要多少豪情才敢涌現的念頭:荒無人煙的西北戈壁,幾小時不見一輛車;饑腸轆轆時,眼看著一輛輛汽車不愿停下,從身邊絕塵駛過;遭遇小偷,忍受饑餓……
同學們都不敢相信,說你們是不是瘋了
2011年7月,張元航和另外來兩名同學從德陽一所高校畢業。不少同學趁著暑假去畢業旅行,但他們決定不花1分錢路費,通過一路攔陌生人車輛的搭車方式,完成大半個中國的旅行。
“當我們決定實施這一計劃時,同學們都不敢相信,說你們是不是瘋了?”22歲的張元航說,他從小就喜歡旅行,很小的時候就去過高海拔的川西高原,是個川味十足的背包族。
另外兩名同學曾吉瑞和張濤也是十足的驢友。20歲的曾吉瑞從小在阿壩高原長大,他喜歡自由旅行和攝影,享受在路上的過程。大學畢業后,他們3人受到“搭車去柏林”的啟發,決定也來一次刺激的搭車之行。
“希望能在這一路收獲前所未有的經驗。”
“希望見到更多有趣的人和事。”
“期待個人的成長,即將畢業的我們將要面臨更多的挑戰,希望自己在旅途中有更多的成長。”
臨行前,他們在微博上寫下了各自的心愿。
7月15日,帶著簡單的換洗衣物、急救藥品以及戶外露營的帳篷、睡袋和防潮墊,還有幾百元應急錢,他們從成都天府廣場出發,開始搭車走中國。
15日下午,他們趕到成綿高速入口。3個小伙子傻傻地站在路邊,揮手開始攔車。張元航說,根據資深搭車客的經驗來看,一個女孩成功搭車的幾率最高,兩個女孩也比較好搭,但換了男孩搭車,特別是3個男孩要搭到免費車,幾乎就是“做夢也別想”。
但讓他們驚喜的是,居然剛揮手就有人停車。下午1點19分,3人順利地在成綿高速入口搭上第一輛車。搭載他們的是一名開著黑色轎車的好心大哥,聽說他們的意圖后,大哥很爽快地邀請他們上車,一路把他們捎到了綿陽。
到達綿陽后,一個開“瑪莎拉蒂”的男子硬要塞給他們500元,“一路總得有個照應。”但3人婉言謝絕了。
“好心人真多,繼續等車到廣元。”張元航在微博上感嘆。
16日凌晨,張元航發微博稱,他已到達漢中,因為沒地方可睡,他只能睡在地上休憩調整,兩小時后將前往西安。看到他躺在地上休息的照片,網友紛紛表示佩服和祝福。網友dhzitao說:“其實特羨慕你們。不過看到你睡在地上,越是夏天越易著涼,出門在外身體最重要。”
“翻過秦嶺,最后100KM,西安到達,完成第一段旅行。明日將向蘭州進發。第一天一路都算順利,自信心也有一點小小的膨脹,不過還是不能驕傲。我們才走了不到全程的十分之一。”這是張元航16日凌晨發的微博。
揚沙、暴雨。深夜,我們蜷縮在收費站
17日,3人準備向蘭州進發,但這次似乎沒有那么順利。
17日下午5時許,張元航和他的兩個伙伴一起來到高速公路收費站等車,準備先到寶雞。可一個小時后,天漸漸黑了,沒有搭到車。
天越來越黑,突然刮起沙塵。3人只得在收費站等待。一次次揮手,一輛輛車卷著塵土開過去,沒一輛車愿意停下來。
17日晚9點,天已完全黑了,終于有一輛車停下來,3人好說歹說,對方才勉強同意搭他們中的一個人走。于是,3人商議后,曾吉瑞坐上這輛車先走了。
張元航和張濤仍在原地等待,過往車輛都不愿停下,天已經完全黑了,他們的晚飯還沒有著落,而更糟糕的是,夜行的車害怕遇到壞人,更不愿意停車。
天空刮起陣陣沙塵,灰土翻滾著打到臉上,眼睛都睜不開。
“當時感覺很凄涼,心里還掠過一絲后悔,干嗎要來受這罪啊!”張元航說,當時,他和張濤感覺十分狼狽,無處可躲,只能縮在收費站的角落里。沒過多久,突然電閃雷鳴,下起暴雨。
正在絕望邊緣時,一輛卡車在他們身邊緩緩停下來,司機看他們可憐,也不像是壞人,就大喊他們快上車。
“好心司機喊我們上車時,我們感動得直想哭。”這是張元博深夜發出的微博。
枯坐在大路邊,前方是無人區,幾小時無車,從未有過的絕望
出來11天后,他們完成了4500公里的路途,是計劃路程的一半。
“我們最長餓過3頓沒飯吃,最久等車8小時,遇上過狂風暴雨,第一次看到風卷黃沙,很多的未知讓我們對這一路旅行充滿好奇。”張元航在微博上寫下了這段話。“我現在真的極度疲倦,好想在大樹下睡上一下午。誰也不要叫我。”
7月22日中午,張元航在翻越青海、甘肅省界的阿爾金山脈時,另外兩人已搭上車先趕往大柴旦,只剩他枯坐在大路邊。
碩大的旅行背包里僅有一小口礦泉水,感覺饑餓的他多希望有車把他帶走。用頭巾捂住頭臉,張元航發現這里幾乎沒什么車經過,望著前方似乎沒有盡頭的荒涼公路,他感覺到從未有過的絕望。
“前方是無人區了,無論如何今晚可不能被撂在這,上天保佑,快來車把我帶走吧。”張元航一直望著車來的方向。等了幾個小時后,一個黝黑淳樸的西北大叔停下了車,把他載離了山口。
7月25日,3人到達烏魯木齊后,張濤離開隊伍,他要提前去北京做其他的事情。
張元航和曾吉瑞從內蒙古一路趕往東北,走完余下的全程。
他說:“一路上總會有些小磕小碰。我們始終堅持著。加油,加油。搭不上車不過就是多等一會兒。”
子彈頭就是削尖了腦袋往前沖
汶川地震時,張元航作為德陽市抗震救災志愿者協會第一突擊隊隊長,一天12個小時在災區里搶救人員、物資。他花了5元錢剪了一個子彈頭,中間又厚又長,兩邊薄。媽媽說,難看死了。他說這叫削尖了腦袋往前沖。
他去白云山遠足,說用遠足為青春埋單。他說,青春就得不靠譜。
我在博客里給他留言:真正的浪子,是才子、浪子、凡夫俗子的結合。只有年少時才會登峰造極。青春就該連滾帶爬。
張元航說,只是想用這次特別的旅行告訴自己,生活有時一切都是那么順利,有時又是無盡艱辛,在苦的時候想想過去的甜,在甜的時候不忘曾經的苦,要好好的,善待自己和身邊的朋友。
他問,我們是不是垮掉的一代?
看見這個問題時我甚至覺得自己汗顏。
如果這樣敢拼、敢闖、敢去相信陌生人、敢去嘗試艱辛、敢吃苦的人都算垮掉的一代,那么垮掉的,是這一代本身還是我們對這一代人的偏見呢?
張元航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303228610
[編輯:圍子]
weizijiejie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