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壇市華羅庚實驗學校玉裁文學社竹,翠竹,江南翠竹,其實是種平常的植物。美,也不美,沒有楊柳的柔情風姿;挺,也不挺,不像蒼松傲然挺立;古,也不古,怎比銀杏千年猶存。它不像花,不似樹,不若草,仿佛是個異類,但也如平常的生命一樣,連同最根本的、長遠相傳的品質,立于山,長于心。
竹韻,是竹的根,平凡中不凡。實在慚愧,名字中有“筠”,但對竹,卻知之甚少。唯有那翠綠之意在眼前,一直揮散不去;唯有那靈動之音在耳邊,一直回旋不離;唯有那清幽之香在鼻翼,一直凝固不散。唯有,唯有初遇時那種淺吟低唱的瀟灑,蕩滌人心,現在恍然間明白竹韻。
竹韻,竹之韻,如同杯酒,醇香盡在其中。
新竹拔地,葉似箭,直,利,密!一片一片的竹葉,綠色的葉脈清晰可辨,仿佛血管一般訴說著生命的活力。凡是植物都是有靈性的,所以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如同逆流而上的魚、迎風而舞的蝶!這是一種生命的魄力。
處于竹海中,清香撲面,沁人心脾,人欲醉,魂欲離,煙斂云收,嵐起嵐散。數片竹林,箭破云雨,氣概昂然,風姿綽約。不高,不矮,有韌性,這豈是那些只知硬碰硬的植物可比?大丈夫能屈能伸。以前在書中見過一種樹,雪壓下去,它便彎下腰,直到雪從樹上滑落,一次又一次,因而得以生存。竹不也是憑這種韌性得以生存的嗎?
竹海。竹成林,何以稱海?因為海無邊無際,且是寬容的。新的竹筍,往往都是生在舊竹根下,一團團,一簇簇,怎不能稱包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江南竹多,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能從竹中品出這等韻味,實在是有心之人。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蘇軾這一句,也是在看透竹之品性之后說的。之所以居不可無竹,因為竹有一種由內而外的靈魂的高貴。
竹韻清幽,似一首老歌,源遠流長;竹韻清幽,像一幅墨畫,樸素淡雅;竹韻清幽,如一句古詞,如泣如訴。
品一口清茶,聽竹簫、竹笛聲裊裊,坐于竹席,身處竹海,想必是極富韻味的。
(指導教師:李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