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兒鋼琴教育已成為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實踐證明,幼兒鋼琴教育是提高人們素質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兒學習鋼琴重在培養學習鋼琴的興趣和音樂感,重在規范鋼琴教學。
[關鍵詞]幼兒鋼琴教育;啟蒙;探索
法國文豪雨果說過:“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有三把:數字、文字和音樂。”由此可見,音樂在幼兒早期教育中起到的作用已經被廣泛認同并加以合理利用。但是,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面對艱辛的練習過程,是否能堅持呢?如何學好呢?
一、興趣的培養是學好鋼琴的前提
學習鋼琴需要有一定的毅力,而興趣則是學習的動力。在所有促進幼兒學習鋼琴的因素中,興趣是居于第一位的,也是最持久的,那么如何培養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1.多聽音樂,提高欣賞水平
一個好的音樂環境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音樂的學習可以是隨時存在的。在家中,家長可以常放些幼兒感興趣的音樂。孩子有意無意間接受了音樂的熏陶,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幼兒在心理上產生了學琴的興趣。多帶孩子欣賞音樂會或者鋼琴演奏會,讓孩子親身感受音樂的氛圍,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2.鋼琴教師恰當的語言表達
教師的語言對于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教師與學生需要溝通與合作,其橋梁便是語言。由于幼兒的大腦思維發展受階段發育影響,他們對語言理解比較困難。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成為與幼兒相互溝通的關鍵。教師授課時,應盡量使用兒童語言,即用簡單的兒童能聽懂的語言表達教學內容和目標,從而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3.家長積極創造氛圍,合理安排練琴時間
在學琴的過程中,幼兒是主體,教師是載體,家長是綜合體。家長的理解能力和分辨能力較強,課上記錄老師的要求,以便在課下練琴時能把重點提醒給孩子,正確監督孩子練琴,及時向老師反映孩子的練琴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在家中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練琴氛圍。以便孩子集中精力,增強練琴效率。家長還要合理地為孩子安排練琴時間。每次練琴要有明確具體的目標。
二、規范的教學是學好鋼琴的基礎
鋼琴啟蒙教學猶如蓋建高樓大廈,要先打好基礎,如果地基不結實,或者打歪了,樓是建不高的,即使勉強蓋上去了,遲早也會坍塌。鋼琴教學中的啟蒙階段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所以,規范的教學在學生的啟蒙階段尤為重要。
1.正確的坐姿
幼兒初學鋼琴,要獲得最佳的演奏狀態,正確的坐姿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要自然而端正地坐在鋼琴前,重心穩定,背部及腰部挺直,屁股只能坐到凳子的三分之一處,雙腿自然彎曲,整個身體處于積極而松弛的狀態。幼兒坐在琴凳上,一般雙腳都不能夠到達地面,這時就要在腳下放一個小凳子。凳子的高度要適宜,同時要注意身體不要過分靠近琴鍵。
2.正確的彈奏
(1)手在鍵盤上的位置和形狀。正確的手形是學習鋼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環,要隨時都能讓五個手指正確的放置于琴鍵上,并且保持手腕手臂的自然平穩。首先把手自然而輕松的握拳,然后慢慢的伸張,形成半圓形。使五個手指自然的置于五個琴鍵上。這時拇指稍微彎曲,第二關節與琴鍵構成30度,其余四指自然放松,第一關節略為凸出。手腕不可高過掌關節,手臂處于自然、放松的狀態。
(2)手指觸鍵法。把手放在鋼琴上,這時手指自然下垂,接觸琴鍵。手指觸鍵的部位應該是指尖,而不是指肚。拇指要注意不要用整個手指全部壓在鍵盤上,而是用手指側面的前端去觸鍵。小指觸鍵時,手背要保持平衡,用指尖觸鍵,支撐住手型。
(3)手指的運動。要使手指結實有力,靈活自如就必須使每個手指都具有很強的獨立性。要做到這一點就要經常進行五指的運動練習。手指從掌關節處抬起,手腕和前臂保持穩定和放松,手指抬起的時候要保持與下鍵相似的姿勢。要注意的是手指的運動是在掌關節處進行的,而不是手腕或者手臂。
(4)手腕的作用與練習。要想讓五個指頭能靈活而富有彈性的在鍵盤上彈奏,手腕能否保持自然、放松、平穩而不緊張是先決條件。初學鋼琴的幼兒,往往集中于手指的練習而忽略了手腕運動。使手腕緊張,力量不能通暢的傳遞到指尖。正確的手腕狀態應該是柔軟放松且有彈性。
三、音樂感的培養是學習鋼琴的靈魂
音樂感的內容是極為復雜的,這些內容之間既互相聯系又缺一不可。在孩子學琴的初級階段,對孩子音樂表現力的培養重在讓她們聽清自己的彈奏,并用已經掌握的技巧嘗試表現音樂形象,這能提升她們的內心聽覺。而具備內心聽覺則是學琴的孩子在感知音樂,表達音樂。
賦予表現力的音樂能煽起人類情感無堅不摧的力量。不斷鼓勵學生在演奏中把握節奏,控制聲音,分清層次,保證作品演繹的完整性,音樂表現力的體現才能賦予作品生命和靈魂。因此,音樂感知能力,音樂表現力和技巧的培養訓練在教學之初就應該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責任編輯 沁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