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近日被曝光的一起新納粹連環殺人案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新納粹分子令人發指的暴力犯罪行為讓德國上下大為驚訝。令民眾和輿論更加難以接受的是,這些新納粹恐怖分子十幾年逍遙法外,而未被警方和安全部門發現。
2011年11月4日,一輛停在圖林根州愛森納赫市路旁的房車突然起火。大約3小時后,薩克森州茨維考地區一所房屋遭人點燃。警方在起火房車中發現兩具男尸。經調查,兩名死者分別為烏韋·蒙德洛斯和烏韋·伯恩哈爾特。房車起火前,兩人剛剛搶劫一家銀行,發現無路可逃后便點燃車輛、開槍自盡,而茨維考起火的房屋正是二人的住所。
搶劫銀行未遂便自殺焚車?死亡劫匪住所緣何突然起火?一系列可疑事件引起警方注意。
隨著調查的展開,警方在房車中發現一把手槍,這支槍是一名2007年在巴登一符滕堡州海爾布隆市遇害女警察的配槍。此外,警方在茨維考的起火住宅內還找到一把捷克制手槍和一些納粹宣傳材料。其中,幾張DVD宣傳光碟解開了警方的疑惑。
原來,蒙德洛斯和伯恩哈爾特還有一名現年36歲的女同伙貝亞特·切佩,在縱火事件發生前,三人同住在這所起火住宅內。他們于1998年創建了“地下國社”,在2000-2006年間瘋狂殘殺外來人口,并將一些作案現場照片制成納粹宣傳片。長達15分鐘的宣傳片以動畫人物“粉紅豹”為解說向導,不僅包含血腥場面,還頗具炫耀意味。
調查人員在住宅廢墟中發現的捷克制手槍與當年射殺9名外來人口所用手槍剛好為同一支,由此,多年前發生在德國各地的多起“烤肉謀殺案”終于揭開謎底。目前已知的受害者包括八名土耳其人和一名希臘人,他們生前均在德國經營烤肉店、網吧、花店等小本生意。
海爾布隆市女警基澤維特被槍殺案也一直是一個謎。直到警方此次在茨維考那幢被燒毀的房屋廢墟中發現了蒙德洛斯團伙的犯罪錄像片和基澤維特的手槍,才算找到真兇。
案件曝光引來質疑聲一片
案件發生后。人們首先提出一個疑問:這個納粹殺人團伙為什么能在十幾年里橫行無阻,先后殺了10人,搶劫了14家銀行,還制造了一起震驚全德的科隆爆炸案?且不論警方是否無能,單就這三個長期潛藏的恐怖分子而言,其生存都是問題。因此可以確信,在他們的身后一定有一伙幫兇。甚至是一個組織!
德國警方根據各方線索順藤摸瓜,陸續抓獲了一些同伙。其中包括案發第二天在下薩克林州勞恩瑙被捕的霍爾格,此人涉嫌參加了“地下國社”。調查表明,霍爾格用自己的名字租用了房車供蒙德洛斯等人作案,還為他們提供旅行護照和駕駛證。此外,德國司法機關還在茨維考、耶拿等地查獲了4名與蒙德洛斯集團有暗中聯系并向他們提供幫助的極右分子。德國著名的反恐部隊GSG9不久前在勃蘭登堡州又抓獲了一名叫安德烈的32歲的嫌疑人,正是幫助蒙德洛斯團伙制作犯罪實錄紀錄片的家伙。
案件的曝光使德國安全部門立即招致罵聲一片。民眾指責稱,多起謀殺案懸而未決,安全部門卻沒有將這些案件與右翼極端分子聯系起來,難道調查人員“右眼瞎了”?
“當看到我們(安全部門)這么多年都沒有產生懷疑時,我感到十分氣憤。”德國聯邦議院聯盟黨議會黨團總干事彼得·阿爾特邁爾說。內政部長弗里德里希也承認,這是一種新型極右翼恐怖主義,安全部門在應對這一威脅時未能盡責。
誰會成為右翼極端分子?
2010年,受德國聯邦刑事警察局委托,一本關于暴力行為極端分子的傳記印刷出版。書中總結道。極端主義意識形態能夠讓追隨者在日常生活中有一種方向感。也就是說,很多情況下,人們有一種不安全感,于是他們投身極端主義。
家庭環境有決定性的作用,被研究的罪犯中,幾乎沒有一個出自完整的雙親家庭。他們從小沒有得到父母的親近和認同,需要從其他地方得到彌補,極端主義就有空子可鉆了。大多數極端分子斷絕了與父母的聯系,幫派取代了家庭。這有助于解釋他們為什么對幫派有很強烈的責任感,這些幫派的凝聚力究竟從何而來。這一點,在切佩、蒙德洛斯和伯恩哈爾特三人身上也表現得很明顯。他們擁有同樣的思維方式,專注于殺害所謂的“敵人”,作為一種意識形態,“殺敵”被認為是光榮的。他們認為自己有權決定誰生誰死。激進主義往往伴隨著一個“自我夸張”的措施:行為越殘酷,越得到贊美。
這件案子中,犯有謀殺罪的只有三個人。但把視野放寬一點你就會發現,整個德國還有很多像他們這樣的右翼極端分子。而他們的同情者更多。
有多少人對右翼極端分子抱有同情心?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搞清楚什么樣的人可以被稱為右翼極端分子的同情者?開姆尼茨科技大學的恐怖主義專家埃克哈德·杰西說:“最近這段日子,德國大概不會有人贊揚茨維考恐怖組織的謀殺行徑,但這并不意味著右翼組織已經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右翼極端分子依然可以在某些特定的人群中得到支持,或者說是一種模糊的同情,比如那些有排外情緒的人。”
不過,杰西認為,雖然反民主情緒,大國沙文主義,排外主義和社會達爾文主義在德國民眾中的支持率一直很高,但德國的極右勢力一直存在著嚴重的脫離群眾的問題。這從大選中就可看出,屬于極右勢力的國家民主黨影響有限。
在極右勢力的同情者和支持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村居民多于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失業者多于有工作的人。另外,那些年齡超過60歲和在工作上沒有成就感的人更容易接受極右觀點。
德國公民教育聯邦機構主席托馬斯·克魯格發現,德國農村地區的問題特別嚴重。他說,在農村地區,人們沒有德國對極右勢力一貫的批判立場。克魯格把這個問題歸因于人口統計學現象——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人會離開農村,到城市中發展,留下的都是老人和文化程度較低的人,這就會成為右翼極端主義滋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