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署了《國家安全法案》,中央情報局(CIA)應運而生。這個部門的常規任務就是收集、評估和傳播國外情報,以協助總統和美國政府的高級決策者就國家安全問題作出決策。但是他們既不能刺探美國人在國內的活動,也不能參與暗殺——盡管它曾經因為違反這兩點規定而受到指控。
在中央情報局的兩萬名雇員中,大約有三分之一在從事秘密活動,但他們并不像好萊塢電影所呈現的那樣無所不能,甚至時常犯錯。最近半年來,這個機構就在中東地區栽了幾個大跟頭。
與巴情報機構反目
在蘇聯占領阿富汗的歲月里,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和巴基斯坦的三軍情報局曾度過一段“蜜月”。當時,中央情報局與三軍情報局親密合作,為將蘇軍趕出阿富汗,美向巴方提供了數以十億計的美元。“9·11”事件發生后,美國又與巴基斯坦進行了密切的“反恐”合作。2011年5月,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在未告知巴基斯坦的情況下突襲了本·拉丹在該國的住所。據《紐約時報》后來的報道稱,當奧巴馬派美軍突襲本·拉丹住所時,已做好準備,一旦巴軍干預,就不惜與其交火。由于擔心與巴軍發生沖突,美軍還多派了兩架直升機。
本·拉丹之死暴露了中央情報局和巴基斯坦的間諜機構之間的裂痕。拉丹死后沒過幾天,中央情報局駐巴基斯坦伊斯蘭堡負責人身份曝光,這名負責人為美軍找到拉丹出了不少力。情報圈子里對泄露事件的懷疑集中在巴軍方高級官員、負責與媒體聯系的阿塔爾·阿巴斯少將身上。所謂中央情報局駐伊斯蘭堡負責人的名字是一家私人電視臺最先公布的,而阿巴斯少將的兄弟馬茲哈爾·阿巴斯正是該電視臺的新聞負責人。
美國官員據此認為,巴基斯坦三軍情報局故意泄密,他們以此報復美軍突襲本·拉丹的單邊軍事行動。巴基斯坦的媒體對此反唇相譏,他們認為美國突襲本·拉丹,就是要在巴基斯坦人民和三軍情報局之間制造分裂。對巴軍方來說,美軍在巴境內發現本·拉丹藏身處令其感到非常尷尬。因未能阻止美國的行動,巴軍隊和情報部門在國內受到尖刻的批評。許多巴基斯坦人認為此次襲擊侵犯了巴主權。事實上,這次行動也使巴陸軍參謀長基亞尼名譽掃地,人民黨內外都傳出了要求基亞尼和三軍情報局局長帕夏辭職的聲音。
不管怎么說,中央情報局駐伊斯蘭堡負責人身份曝光表明,中央情報局與三軍情報局之間的關系開始步入冰河期,美國在這里的間諜活動必將嚴重受挫。
間諜網被“一鍋端”
其實美國情報機關在幾個國家設立間諜網絡,他們通過美國在當地的領事館和大使館,尤其是土耳其、阿聯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并利用向當地民眾提供海外簽證、工作、學習和住處,來搜集有關核計劃、航空、國防、石油天然氣管道、電力系統、通訊系統、海關、銀行系統等多領域的情報,并試圖搞破壞活動。
最近這些間諜在伊朗和黎巴嫩幾乎遭遇滅頂之災。10多名中央情報局間諜據報在伊朗及黎巴嫩被捕,美國政府估計他們已被殺害或將被處決。雖然間諜戰中的死亡事件在所難免,但這次中央情報局的損失比以往都更加嚴重。
真主黨曾被美國國務院稱為“世界上技術最強的恐怖組織”。在伊朗的支持下,真主黨建立起專業的反間諜機構,納斯魯拉驕傲地稱之為“反間諜戰隊”。納斯魯拉的反間諜人員使用最新商業軟件,開始在真主黨內部搜尋間諜。為了找出間諜,真主黨監控手機數據以尋找異常情況。搜查工作花費了數年時間,近來真主黨和黎巴嫩政府開始抓捕間諜。
其實早在2011年5月,伊朗情報部門宣布搗毀中央情報局的一個間諜網,逮捕30名美國間諜。情報部門發現并搗毀的這一間諜網,是美國情報機關中央情報局最杰出的幾位情報人員設立的,這一間諜網關系復雜,蓄意搞破壞活動。這些間諜都是中央情報局招募的“線人”。他們的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刺探伊朗境內各種情報,打探被美國認為是恐怖組織的黎巴嫩真主黨的最新動態。
伊朗情報部門通過跟蹤偵查,將這一間諜網破獲,逮捕了在境內的30名為美國工作的間諜,切斷了他們的情報,并識別出間諜網在不同國家的42個情報人員。情報部門建議國內民眾,如果有可疑人士邀請他們出國學習或居住,就要保持高度警惕。
致命失誤引火上身
過去半年已有多名美國間諜喪生,偶爾還有嚴重失利。落后的諜報技術害了這些中央情報局間諜,中央情報局最終也未能保護他們。美國在兩國構建的間諜網被連根拔起,對美國查探伊朗核武計劃及黎巴嫩真主黨是否企圖襲擊以色列,帶來沉重打擊。
前中央情報局高級官員貝爾稱,黎巴嫩真主黨人冷酷無情,一旦發現有人從事間諜活動,可能長期扣留,也可能直接處決。美國的間諜活動在德黑蘭及貝魯特潰敗后,貝爾批評指揮官員過于粗心大意。目前美國間諜情報技術差劣,官員也喜歡走捷徑,這次出事中央情報局要負上一定責任。他還形容中央情報局如今像無頭蒼蠅,頓失方寸。因為早在2011年6月,黎巴嫩真主黨領袖納斯魯拉就表示,兩名真主黨高層擔任中央情報局間諜的身份曝光;而在此之前1個月,伊朗情報局長也在電視節目中展示了美國間諜溝通網站的畫面。但是這些都未引起中央情報局的足夠重視。
事實上,在黎巴嫩雇用的線人中存在“雙重間諜”,也是中央情報局在該地區遇挫的重要原因。這些“雙重間諜”假裝為中央情報局效力,進而獲取接頭暗號。通過這些信息,真主黨武裝至少確認了12名“內線”以及多名官員的身份,進而打入間諜網絡內部。由于中央情報局官員多次在同一地點與多名線人會面,難免引起懷疑。中央情報局討論與線人見面的地點時,使用了“薄餅”為代號,這代表貝魯特一家“必勝客”分店。黎巴嫩真主黨因此掌握10多名線人及中央情報局人員的身份,把這個間諜網一舉端掉。
此外,伊朗情報部門通過網絡監控,也發現了間諜在伊朗的溝通方式。
中央情報局間諜丑聞
伊朗政變——1953年,一場中央情報局暗中支持的政變推翻了民選總理,將權利交還給了伊朗國王。
豬灣事件——1961年,由中央情報局暗中支持的一支古巴流亡者的準軍事組織襲擊了古巴的豬灣。由于遭到古巴軍隊反擊,不得不迅速結束戰斗。
水門事件——1972年,尼克松總統連任競選班底中的前中央情報局官員與闖入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總部事件有所牽連。
伊朗叛軍事件——里根政府的部分官員違反禁運規定,幫助向伊朗出售武器。這些收入提供給尼加拉瓜一個右翼的叛軍游擊隊。1986年,里根承認防御武器已經轉移到伊朗。有證據表明中央情報局局長威廉·凱西卷入該丑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