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告別2011年時,什么事件吸引了全球網民?各方自有各方的答案。
最先交卷的大概是美國的全球語言監(jiān)測機構,在他們宣布的2011年度英語熱詞中,蘋果公司創(chuàng)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名列第一,而恐怖大亨本·拉丹屈居第二。不過令“果粉”們失望的是,在《時代》周刊隨后推出的年度人物中,全球的“抗議者”卻搶了喬幫主的風頭。
美聯(lián)社很快就推出了“2011年度十大新聞事件”。這一次,本·拉丹之死以128票高居榜首,而日本地震、海嘯及核事故以60票居次席,震蕩了北非與中東的“阿拉伯之春”列第3位,歐洲金融動蕩排第4。
不管是喬布斯還是本·拉丹,死者長已矣,生者亦悲歌。經濟上的全球震蕩,政治上的全球抗議已令各國的領導人煩心不已。其實還有更“慘”的,他們許多人都面臨著選舉大考。無論是通過公開的電視辯論,還是通過陰險的暗箱操作,他們都必須給選民一個交代。
2008年奧巴馬以一句“Yes,we can”的口號問鼎白宮,如今,新一輪總統(tǒng)選戰(zhàn)又進入關鍵階段。過去3年,奧巴馬帶著“變革者”頭銜增兵阿富汗并擊斃本·拉丹,順手還拿了個諾貝爾獎。雖然“占領一切”的呼聲讓1%和99%的對立占據了許多媒體的版面,但是2011年圣誕節(jié)前最后一支駐伊美軍的離開,標志著長達9年的伊拉克戰(zhàn)爭正式結束。在2012年的總統(tǒng)競選大戰(zhàn)中,奧巴馬完成其最后一擊。
反觀在野的共和黨,則顯得氣虛體弱:他們推出的總統(tǒng)候選人要么聲望不夠(羅姆尼),要么緋聞纏身(凱恩)。“這將是我的最后一次選戰(zhàn),”奧巴馬在發(fā)給支持者的郵件中寫道,“為我們的家庭、社區(qū)和國家?guī)沓志酶淖兊牟⒉皇悄骋粋€人。只要我們共同攜手,就可以取得成功。”但是,失業(yè)率上升,民意支持下降,使得奧巴馬絲毫不敢懈怠。他的優(yōu)勢和劣勢,共和黨對手的雄心和弱勢,都已呈現在美國選民面前,等著他們去評判。
“非法移民”一直是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辯論的保留議題,在2012大選年到來之際,美國對非法移民的驅逐行動達到了空前水平。截至2011年10月,奧巴馬政府驅逐了大約120萬人,而小布什執(zhí)政8年,驅逐人數約為150萬。但是就在驅趕“非法移民”的同時,國會眾議院在2011年底通過了一項移民法案,取消職業(yè)移民的國家配額上限。這項“高技術移民公平法案”,是印度及中國人士游說的成果。這兩個國家也受惠最大。該法案將在2015年完全取消職業(yè)移民的國家配額上限。
與奧巴馬的“孤獨求敗”不同,普京卻在第二次通往俄羅斯總統(tǒng)之路時被絆了一跤。
在俄語中,“王車易位”最初用在象棋中,指在每局棋中,對弈雙方各有一次機會,可以同時移動自己的王和一個車。這個同時移動兩子的棋著作為一步棋,就叫做“王車易位”。選舉當前,這個詞匯一下子就成為俄羅斯的年度流行語。在統(tǒng)一俄羅斯黨守住議會第一大黨地位后,新一屆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成為梅普“王車易位”的必要政治保障。
俄羅斯杜馬選舉結束后,俄羅斯出現大規(guī)模反舞弊抗議。普京雖然拒絕了反對派關于取消國家杜馬選舉結果的呼吁,但他承諾若當選總統(tǒng)將與所有政治力量進行對話,并打算在第三個總統(tǒng)任期內“鞏固政治體制”和“擴大民主根基”。
“攪局者”日里諾夫斯基在競選之初就坦言:“我面臨兩個競爭對手,分別是普京和久加諾夫。久加諾夫已經是過去,可以忽略,他永遠無法成為總統(tǒng)。普京也已經當過總統(tǒng),全國人民已經講了,我們要變革、要新的總統(tǒng)。”語氣雖然狂傲,但其對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的判斷基本是對的:久加諾夫以支持率第二的民意決心一“二”到底。此人曾在1996年首次參選總統(tǒng)時惜敗于葉利欽,2000年他東山再起,又以支持率第二的民意敗給普京。
在歐洲大陸,面對“歐盟”、“削減”、“失業(yè)”,年輕人喊出了2011年的流行語——“不,謝謝”。高傲中還透著幾分禮貌。某種程度上,馬哈蒂爾醫(yī)生(馬來西亞前總理)的診斷是有道理的,他近期發(fā)文稱,歐美已經失敗,他們不勞而獲、懶惰卻享受富裕的生活,這一條路已經持續(xù)不下去了。
歐債,已使薩科齊目不忍視了;競選,尤使他耳不忍聞。2011年12月11日,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宣布參選總統(tǒng)。作為希拉克的得意門徒,他曾在2007年總統(tǒng)選舉中與薩科齊(希拉克眼中的“叛徒”)競爭過黨內候選人提名,兩人多次交鋒后已成宿敵。丑聞纏身的德維爾潘領導著一個幾乎沒有黨員的小黨“團結共和”。雖然人們都認為他獲勝的可能性不大,但德維爾潘的存在足以分化、分裂甚至是“竊取”薩科齊的保守派選民的選票,而讓社會黨候選人弗朗索瓦·奧朗德漁翁得利。
就在薩科齊與德維爾潘摩拳擦掌準備戰(zhàn)斗時,他們共同的政壇導師、法國前總統(tǒng)希拉克被巴黎一家法院以貪污罪判處了兩年監(jiān)禁(緩期執(zhí)行)。法庭認定,希拉克在近20年前還是巴黎市長的時候,曾經非法挪用了公共資金。
最需要安慰的,是在2011年遭受了地震、海嘯和核輻射三重災難的日本人。從某種意義上說,“加油!日本”這句流行語契合了日本國民的內心需求。因為在處理這些危機時表現得不夠“加油”,首相菅直人在多方壓力下只得掛冠而去。
新首相野田佳彥曾以“泥鰍”的務實精神自我期許,經濟背景也助他贏得民心。但最新的民調顯示,野田佳彥內閣支持率比上臺之初大跌30%。最近日本某書店在向高中生征詢“新動詞”時,這些年輕人把自己的政治人物調侃了一番。既然是當今首相,在被調侃時也要首當其沖——根據他名字延伸出的新動詞是“野田了”,意思是“像泥鰍一樣努力”、“能言會道,但又缺乏內容”。時間僅過百天,新領導支持率就一落千丈,難道“短命”首相會再度上演?
除了野田,其他日本政客也未能幸免。小澤一郎因政治資金來源問題而官司纏身,化作動詞“小澤了”,意思是“善于幕后操縱,關鍵時候不見人”;而以說話不負責著稱的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則被調侃成“鳩了”,意思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同時,這些年輕人還造出新詞“菅了”向菅直人“致敬”,該詞具有“死不讓位”、“不干活混日子”和“粘了吧唧”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