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案例中,DNA鑒定都起了關鍵的作用。而在這些案例中,提取DNA的方式五花八門,進行鑒定的具體步驟也不盡相同。那么,除了最為快捷地從血液中提取DNA,還有哪些DNA提取方式呢?DNA鑒定到底是怎么做的呢?其結果就一定百分之百準確嗎?
奧秘在DNA密碼排序
眾所周知,人體起源于一個受精卵細胞,這個細胞的遺傳信息一半來自于父親,一半來自于母親。遺傳信息是由什么承載的呢?染色體。人的每一個細胞內都有22對常染色體和1對性染色體,共23對46條。每一對染色體分別來自其父母一方,每一對染色體上都儲存了大量最基本的遺傳單位——基因。基因由DNA組成。DNA的中文名叫做脫氧核糖核酸。DNA是雙螺旋結構,通過堿基對結合在一起,堿基一共有四種,簡稱A、T、C、G。神奇的是,這四種堿基是兩兩配對的,A只與T結合,C只與G結合,這種互補結合,導致了DNA密碼序列依賴的就是堿基的排列順序。“A、T、C、G的排列順序不同,決定了物種的不同。”
毛發、皮膚、組織碎屑,
甚至糞便都可以提取
除了由血液提取DNA,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不經意的舉動都會留下DNA的蹤跡。偵查界有句話:只要你接觸,就會留下痕跡。“一般使用血液提取DNA是因為血液最容易獲得,并且最純凈。而提取DNA用的頭發必須有毛根,毛根才有核DNA。指甲沒有核DNA,只能做線粒體DNA。而線粒體是母系遺傳,所以只能做母系遺傳的鑒定。”
提取了DNA之后,
鑒定的步驟是怎樣的呢?
“人有30億個堿基對,并非將它們完全解碼出來,而是選出極少部分的特定多型區域,進行成百萬倍放大的反應。用全自動遺傳分析儀對PCR產物進行毛細管電泳分離、熒光檢測。
凝膠電泳非常有意思。就像泳池一樣,有不同的泳道,泳池中是凝膠。將提取出來的DNA樣本放入不同泳道,泳道是一個電場,由于DNA帶負電,就會往正極跑。電場推動DNA遷移的同時,凝膠會起阻塞作用,結果就是DNA強行通過,那么DNA片段越短阻力越小,跑得就越快,片段越大跑得越慢,這樣不同大小的片段分開、相同片段就跑到了一起。
利用DNA分型技術將具有特異性鑒定價值的DNA片段分析出來后,還要再通過概率和統計學的方法進行概率計算,這樣才能得出鑒定結果,這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過去全手工操作,從DNA提取到出鑒定結果需一周時間,現在使用全自動遺傳分析儀,理論上最短4至7個小時可完成。
父子單親鑒定
為啥誤差風險高?
江蘇省人民醫院司法鑒定所高級實驗師、法醫物證室主任周惠英表示,目前親子鑒定主要應用于懷疑子女不是親生;離婚、財產繼承案中的血緣關系鑒定;懷疑產房抱錯嬰兒;失散的家庭成員認親;認領被拐賣兒童;強奸致孕案中胎兒生父的確認等多個方面。
對于父子的單親鑒定,一定要慎重,因為父母子三方的鑒定,可以通過孩子和母親的基因型,分析出生父的必備基因,也就是父權必備基因,只要可疑男子具有父權必備基因就可以了。但是單親鑒定,只有孩子和可疑父親一方的樣本,檢測出的基因型即使是符合遺傳定律,也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為顯示相同的一條基因也有可能來自于母親,特別是與懷疑對象有近親關系或發現有一個不符合遺傳定律時一定要加做基因座。
(巫珍珍薦自《現代快報》)
責編: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