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的女兒諾諾是小區里出了名的“乖乖女”,別看她年齡不大,做起事情來總是不聲不響,中規中矩。就拿每天早上來說吧,有的孩子對早餐挑挑揀揀,不是吃水煎包就是要吃油條等,而諾諾卻對我買來的早餐來者不拒,匆匆吃完,便背起書包上學去了。為這些生活瑣事上的表現,我不止一次在心底暗暗竊喜,有個乖巧的女兒,真是省了不少心。
可不知什么時候起,我發現女兒有了這么一句口頭禪“大家都怎么我就怎么唄”。周末帶女兒去商場買運動服,各式各樣的款式令人眼花繚亂。“諾諾,仔細看看,有沒有中意的?”我說。誰料,我的話像耳旁風似的,我們娘倆足足逛了半個多小時,諾諾硬是沒對一件衣服發表過自己的意見。“諾諾,這件淡紫色的不錯啊,既時尚又舒適!”見女兒實在不主動,我便決定行使一下自己的推薦權。誰料,一旁的女兒支支吾吾地說:“這……這個……還行吧”。就在女兒猶豫不定時,她忽然問身旁的售貨員:“阿姨,最近哪款運動服賣得最好呢?”售貨員微微一笑,指了指旁邊那套紅黃搭配的運動裝。天啊,那顏色,那樣式,真夠傳統的。還沒等我發表反面意見,女兒眼睛一亮,肯定地說:“媽媽,就要那套紅黃顏色的吧,我們班有10多個同學穿呢!”盡管我十分失落,但最終沒有說服女兒,還是買下了那件大眾款式的運動服。
回家的路上,我越想剛才的事情越覺得有些不對,我是出了名的超級辣媽,不至于調教出這般“隨大流”的女兒吧。“諾諾,媽媽選擇的那件淡紫色運動服多時尚啊,可你為什么就偏偏選了這套呢?”情不自禁地,我還是開了口。“媽,大家都穿這樣款式的,我即使穿了也沒人注意,如果我穿套特殊樣式的,同學們又該議論紛紛了,我可不想做什么‘出頭鳥’!”女兒的回答表面看似振振有詞,但我還是陷入了深深的思慮之中。凡事都喜歡拿多數人做參照物,并樂意向大眾靠攏,這不是典型的“從眾心理”嗎?
正在我憂心忡忡之時,沒想到女兒的“從眾心理”愈演愈烈了。諾諾班里有個叫羅明的女生,家庭條件十分優越,人也長得高高胖胖的,總愛在同學面前耍威風。誰料,后來羅明竟然自稱為“拉風女王”,對班里不少同學吆五喝六的,如果哪個同學沒與她打成一片,立馬就會被孤立起來。一看勢頭不妙,女兒也唯唯諾諾地成了羅明的“小跟班”。我了解事情真相后,心里特別火,但一看到諾諾膽怯游離的眼神,心還是軟了下來,便心平氣和地與女兒聊起來。“孩子,每個人都是自由的,都是獨立的,都是平等的,你怎么會做出這樣的傻事呢?”我撫摸著諾諾的頭,輕輕地問。諾諾遲疑了片刻,慌亂地為自己找著開脫的理由:“可是班里的同學們都這么做了啊,再說我也不是第一個這么做的。”“孩子,不管別人怎么做,你都不要隨意地跟風,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要學會尊重自己,不能一味地跟著別人的足跡走,這條路明明是錯的,你怎么還能繼續呢?”女兒聽了,滿臉羞愧地點著頭。后來,女兒的表現還真讓我舒了一口氣,她果然與羅明同學疏遠了很多,我心頭一樂,在女兒的筆記本上寫下贈言——“向著陽光,做最好的自己”。
不久后的期末測試,考試完回來的女兒悶悶不樂,我一詢問,原來是試卷中的一道考題的答案與同學們的不一樣,但關鍵時刻,諾諾經過幾次細心的演算之后,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意見。“寶貝,你做得對,媽媽支持你!”我連忙給忐忑不安的女兒加油打氣。
3天之后,喜訊傳來,女兒竟然得到了全班唯一的滿分,我們母女倆歡呼雀躍,擊掌祝賀。
的確,成長中的孩子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心智不成熟,難免會走上被“同化”的“從眾之路”,那么,就讓我們家長做好堅實的后盾,循循善誘,巧妙引導,讓每個孩子都找到屬于自己的“陽光之路”,這條路上會有勇氣相隨,信念相伴,引領孩子抵達花香滿徑的彼岸。
(葛萊薦自《家庭百事通》)
責編: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