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出版業目前的改革與發展勢頭良好。在大繁榮大發展的環境之下,廣西出版業可通過加強文化精品出版生產和出版物流通,加快股份制改造、資源整合和上市融資的步伐,繼續推進新聞出版的改革,特別是推進東盟文化交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發展方式轉變等,把握新聞出版業改革與發展的歷史機遇。
[關鍵詞]新聞出版業 廣西 改革發展 機遇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立足黨和國家戰略全局,全面部署了文化改革發展工作,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為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集中探討文化改革發展的主題,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提出建設文化強國的目標,也是歷史上的第一次。這一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會議必將把我國的文化建設推向一個更高、更快的發展階段。
一、新聞出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聞出版業是文化產業建設的主力軍。自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啟動以來,尤其是在“十一五”時期,我國新聞出版產業迅猛發展。據統計,與“十五”末相比,全行業總資產、總產出、總銷售都翻了一番,印刷業翻了兩番。2010年新聞出版業總產出達到1.3萬億元,增加值占到國內文化產業核心層增加值的60%強。到2010年,我國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日報總發行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電子出版物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業年產值居世界第三位。新聞出版作為文化的核心部分,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文化建設重要生力軍的新聞出版業,更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做大、做強、做優主業。
二、廣西新聞出版業改革與發展的良好勢頭
近年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新聞出版總署的指導和支持下,廣西新聞出版業認真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在“十一五”時期,廣西新聞出版產業迅猛發展。概言之,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 新聞出版事業大繁榮大發展
為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服務于廣西的經濟文化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廣西新聞出版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出版了一大批優秀出版物。在國家級新聞出版類獎評獎中,廣西獲獎總數位居全國前列。以圖書為例,累計有77種圖書獲獎,這些獲獎圖書為提高廣西出版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一些出版品牌已經形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求學》雜志等在業內具有相當影響力。出版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截至2011年底,廣西將建成農家書屋9000家,到2012年底將基本實現“村村有書屋”的目標。大力推進軟件正版化工作,至2011年底將全部實現全區縣以上政府機關軟件正版化。
2. 新聞出版產業取得長足發展
僅“十一五”期間,廣西新聞出版行業總產值累計達563億元,全行業實現銷售收入累計398億元,實現利潤累計25億元。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全區新聞出版業生產總值約160 億元,其中,發行銷售碼洋約42億元,報刊業實現收入約15.4億元,印刷業總產值約80億元,音像電子及復制企業產值約1.75億元。新聞出版業生產總值約占廣西GDP的2%,為廣西的經濟文化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3. 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廣西新聞出版體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廣西新聞出版業按期完成了圖書、音像電子出版單位和發行單位的轉企改制工作,先后組建了廣西新華書店集團、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等四大新聞出版企業集團,9家音像電子出版單位中停辦退出4家、轉企改制5家,全區19家事業單位性質的新華書店完成轉企改制工作,初步形成廣西新聞出版產業優勢集群。當前,廣西正在穩步地推進全區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工作和全區新華書店集團的重組工作。
4. 新聞出版基地建設穩步推進
為加快新聞出版產業發展,廣西新聞出版系統加快了相關新聞出版基地的建設步伐,中國—東盟文化產品(出版物)物流園區和中國—東盟文化產業(傳媒)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進展順利。為推動廣西傳統出版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數字出版產業集約化發展,廣西新聞出版局組織策劃了中國—東盟數字出版基地項目,該項目被納入廣西“十二五”發展規劃。
5. 出版對外文化交流成果顯著
自2008年起,受新聞出版總署委托,廣西新聞出版局率全國出版界在東盟國家的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國成功承辦了四屆中國圖書展銷暨版權貿易洽談會。幾年來,通過這一平臺,國內出版單位與東盟國家達成輸出版權合同和意向的圖書近600種,其中廣西出版系統向東盟國家輸出200多種圖書版權。中國東盟書展已逐步成為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重要品牌。在“走出去”的同時,廣西新聞出版業還實施“請進來”。2011年,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平臺,廣西新聞出版局成功承辦了“2011中國—東盟出版博覽會”。國內11家主要出版集團參展,展出近年出版的精品圖書約7000種;東盟十國出版界也積極參展,展出東盟國家精品圖書3000種;中國與東盟出版企業簽約合作項目12項。展會產生了巨大反響,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注入了文化元素。
三、把握廣西新聞出版業改革與發展的歷史機遇
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深化新聞出版改革,廣西新聞出版業面臨諸多挑戰。廣西新聞出版業要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明確聚焦新聞出版業、聚焦傳媒、聚焦新聞出版產業的投資方向,探索跨國、跨地區、跨媒體、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發展之路,打造資本運營、數字化出版和高端人才的競爭優勢。
1. 加強文化精品出版生產和出版物流通
到2015年,力爭把廣西建成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區域出版物流中心,成為東盟出版物流聚集樞紐和中國出版物走向東盟的主力省區之一。建立報刊、出版評估體系,通過綜合運用市場、法律、行政等手段,逐步形成報刊和出版社優勝劣汰、違規出局的機制,提高出版質量和發展能力。進一步實施重點出版工程,做好《中國模式叢書》《東盟文庫》《辛亥革命——孫中山與廣西》《紅星照耀左右江——1929~1931鄧小平在廣西》等33種重點出版物的出版工作。
2. 加快股份制改造、資源整合和上市融資的步伐
把新聞出版產業作為廣西重要的千億元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來培育,始終堅持以文化內容為核心,最大限度地提升相關產業的文化內涵和文化附加值,提升廣西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為把廣西建成北部灣文化產業圈以及中國—東盟文化產業發展聚集區奠定基礎。加快推進廣西出版傳媒集團、廣西新華書店集團、廣西日報傳媒集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制改造、資源整合和上市融資的步伐,組建廣西出版發行聯合集團。
3. 繼續推進新聞出版的改革
加快廣西黨刊集團組建步伐,完成全區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的改革,以及廣西新華書店集團的重組和改造。同時,加強廣西少數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建設,加強廣西少數民族文字挖掘、整理、出版,加快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出版數字資源整合和排版制版技術開發。
4. 推進對外特別是東盟文化交流
廣西繼續舉辦好中國—越南、柬埔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中國圖書展銷暨版權貿易洽談會,中國—東盟出版博覽會,中國—東盟出版論壇,中國—東盟數字出版論壇等,進一步推進中國東盟出版《南寧共識》有關內容的落實。
5. 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
過去新聞出版業以傳統的紙質出版為主,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廣西新聞出版業要利用互聯網、數字化等現代傳播技術形成新的傳播產業,打造廣西的數字出版平臺,使傳統出版的產業結構逐漸向新興的產業結構轉換。
6. 推進發展方式的轉變
集中建設產業帶、產業園區、產業基地,建設廣西黨刊數字化編輯出版中心和廣西日報傳媒集團中國—東盟資訊網、廣西網群和新聞信息中心,建設中國—東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中國—東盟文化產品物流園區、中國—東盟數字創意印刷園區,將廣西的數字出版、網絡出版、手機出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發展水平和速度達到全國中上水平。同時,利用現代的先進技術、傳播手段、市場體系,生產更多的優秀精神產品。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振奮了新聞出版人的精神,一個新聞出版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正向我們走來,新聞出版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以時不我待、奮發有為的精神,在已取得豐碩改革成果的基礎上,走向新聞出版業的大繁榮與大發展。
[作者為廣西新聞出版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正廳級)、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