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平常外出旅行時,經常會準備八寶粥、方便面、火腿腸、面包等各種食品,有時還會在火車、飛機或輪船上點西餐等美味佳肴品嘗。
食用流質的食物時,我們要用勺子;食用牛排、面包、蛋糕之類的西餐時,我們又找來鋸齒刀和叉子……有時候每吃一種食物,我們就會用到不同的餐具,這多麻煩呀!如果叉子、鋸齒刀和勺子能夠合并為一個物品就好了。
于是,我的發明之旅開始了。
我先在稿紙上畫出了“多變”功能勺的草圖,再找來一把普通的有勺頭和勺柄的金屬湯勺,用鋸子、老虎鉗等一切能夠用得上的工具對湯勺又是切又是鋸的,可是不管怎么弄,金屬湯勺都沒有任何改變。就在我沒有頭緒的時候,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好的建議,他建議我用模型代替金屬湯勺,因為工廠里面有專門的機器能夠對金屬湯勺進行切割,所以現在我不用擔心自己成型的發明作品生產不出來。
我買來塑料勺,將勺頭的正前端做成鋸齒狀,這樣,勺子具有了叉子的功能。然后,我把勺頭的左斜切面磨成螺紋狀,這就成了“刀”。
第一次嘗試時,我將勺頭鋸齒口開得太大,鋸齒也太深,結果用勺喝湯不方便了,湯勺本身的基本功能失去了,這可不行。第二次嘗試時,我又發現勺頭的左斜切面磨成的螺紋狀幅度太大,也就是“刀口”太深,這很危險,會劃破人的口部,反而得不償失。之后,我不斷改進,反復試驗,將勺頭前端的鋸齒口開小一點、淺一點,將螺紋口磨得淺一些,終于,“多變”功能勺基本成型。
當我松開勺子時,它常會掉進碗里,所以我又把“多變”功能勺的柄彎成“Z”字形,不用時,勺柄可掛在碗邊上,不用擔心它會滑到碗里。
爸爸喜歡喝啤酒,時常為找不到開瓶器而煩惱,我又想到在勺柄尾部開個缺口,制作成開瓶器,這樣就更方便了!
瞧,一個完美的“多變”功能勺新鮮出爐啦!
每當我們需要喝湯時,這把“多變”功能勺就發揮它正常的湯勺功能;每當需要吃牛排、面包,或吃面條、肉丁等食物時,勺頭前端的“叉”就可以發揮它獨有的作用了;每當牛排、面包、蛋糕、荷包蛋等食物過大不利于一口吞食時,勺頭斜切面的“刀”同樣也可以發揮特殊作用,將大塊食物一一切開后,我們再美美享用。
一個湯勺,多種用法!“多變”功能勺真是名副其實,它將“刀、叉、勺、開瓶器”這些功能合為一體,結構簡單、造型獨特,減少了餐具數量,便于外出攜帶使用,堪稱旅行必備的餐具“多面手”啊!
指導老師 刁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