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在蘇爾特近郊被俘后遭擊斃,他的逃亡之路至此畫上句號。英國《每日電訊》報指出,20日上午8點半左右,眼見自己的最后據點即將陷落,卡扎菲向蘇爾特郊外倉皇撤退,約有10O臺大小車輛隨行。
不知出于何種原因,此前一直嚴守無線電靜默的卡扎菲,撥通了自己的手機或衛星電話,他的聲音立即被某種特殊設備記錄并比對分析,追蹤者很快鎖定了“頭號目標”所在的大致區域。這份重要情報被轉發給聯軍的前方指揮部后,美、英、法等國的多批戰機立刻調整航向,徑直朝緩慢行進的車隊撲去。
2011年5月1日,在“9·11”恐怖襲擊事件后“隱居”了將近10年的“基地”組織大頭目本·拉登,在巴基斯坦北部城市被美軍特種部隊擊斃。據報道,美國特種部隊是在拉登最為信任的信使身上得到線索從而最終找到拉登的藏身之處。
這位信使名叫謝赫-阿布-艾哈邁德,是一名在科威特出生的男子。他去年所打的一個電話,最終暴露了拉登的行蹤。去年,艾哈邁德拿起電話,不知不覺地讓美國情報人員獲得了拉登藏身之處的線索。在中央情報局追蹤拉登下落的過程中,發現拉登最大的薄弱之處就是他的信使。
報道稱,拉登太聰明了,連“基地”組織的步兵甚至高級指揮官都不知道他的藏身之處。但是如果他想向外界傳遞信息,就必須找人將信息帶出去,而這必須是他非常信任的人物。在去年年中的時候,艾哈邁德與某個美國情報機構監視的人通了電話。他打電話的地方距離拉登藏身之處有些距離,但足以幫助情報人員確定他所在的位置。
2010年8月,情報人員根據信使的線索,找到巴基斯坦東北部阿伯塔巴德的一個大院。這個大院墻壁高達6米,沒有電話線與網線,符合拉登藏身之處的所有特征。但是由于拉登從不出門,外人經過2道安全門才能進入,因此情報人員無法確認是否就是拉登的住處。不過,他們意識到這是找到拉登最好的機會,決定不與任何人分享情報,包括英國、加拿大與澳大利亞等反恐盟友。
到2011年2月中旬,當情報官員確認某個“高價值人物”藏在這個大院,美國總統奧巴馬決定采取行動。最終,美國軍方派出20多名海軍“海豹”突擊隊成員攜帶先進戰斗裝備,乘坐多架“黑鷹”直升機從阿富汗飛抵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附近,然后立刻掉頭前往距當地50多公里的北方城市阿伯塔巴德,將拉登及其兒子等4人一同擊斃。艾哈邁德與其兄弟也被打死。
北約于2011年4月30日空襲了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
棟房屋,當日目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與其妻子正在房內,但卡扎菲僥幸逃過一劫,而他最小的兒子與3個孫子被炸死。據英國路透社2011年4月30日消息,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的黎波里當地時間30日早間發表電視講話,在卡扎菲講話的同時,電視臺附近的一處建筑物遭到北約戰機的轟炸。利比亞國家電視臺指出,北約此舉目標旨在卡扎菲。路透社報道也說,卡扎菲講話時電視畫面曾不止一次產生閃爍。卡扎菲在講話中表示愿意停火,并呼吁與北約舉行協商,以此結束北約對利比亞的空襲行動。
2011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允許對利比亞政權采取軍事行動的第1973號決議,允許聯合國成員國即美英法及其阿拉伯盟國發動除直接入侵領土之外的軍事行動,以阻止利比亞政權對平民的攻擊。
從突襲的目標和區域看,聯合部隊的主要作戰企圖是防止反政府武裝被殲滅,保住西方國家在利比亞境內的橋頭堡。
在這一階段,聯合部隊雖有聯合國決議做幌子,但空襲目標并不是圍繞建立禁飛區而設置的,其對卡扎菲裝甲目標、部隊營房和指揮系統的打擊,無非就是改變利境內對抗雙方的力量平衡,迫使卡扎菲的支持者倒戈。為了消滅卡扎菲,美英法聯軍一開始就采取斬首長行動,與此同時派特種部隊和中央情報局特工秘密進入利比亞,想方設法偵察到卡扎菲藏身之處,然而沒有發現卡扎菲行蹤。
2011年4月25日,北約戰機凌晨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在的黎波里的官邸實施轟炸。利比亞政府官員譴責北約企圖殺害卡扎菲,并稱轟炸造成4 5人受傷。原來,卡扎菲除了變化居所外,也不使用手機指揮。特別是本·拉登因手機泄密暴露藏身之處被美軍特種部隊擊斃后,卡扎菲更不能使用移動電話了。
伊拉克戰爭結束后不久,薩達姆在其家鄉提克里特被美軍抓獲。薩達姆被捕的消息發布后,美軍第四步兵師立即召開新聞發布會。據當時英國媒體報道,薩達姆是因與妻子定期通電話,打手機暴露了自己的行蹤。
自從2003年5月1日美國總統布什宣布伊拉克主要戰事結束以來,為了抓捕薩達姆,美軍采取了幾次大規模搜捕行動,結果因薩達姆采取經常變換藏身地點戰術,導致美軍抓捕行動屢次失敗。于是,美軍開始從薩達姆身邊人員,特別是親密的人員入手,進行跟蹤、手機竊聽,果然奏效。
美軍召開發布會稱:抓捕薩達姆是一個很長的過程,不是轉眼之間就發生的事情,從美軍有消息到抓到他,經歷了很長的時間。美軍意識到薩達姆有一些他的士兵,他的一些非常親近的人,他有他的家人,還有一些他的追隨者,這些人都和薩達姆有非常親近的聯系,所以美軍就和這些從薩達姆有親近聯系的人著手,采取手機竊聽辦法,獲得了更多的消息,最后就把薩達姆逮捕了。
手機通過移動通信網絡發送的電磁波信號傳輸到通信衛星,再輻射到受話人的手機所產生的電磁頻譜,人們只要利用監視技術就能發現目標、識別目標、監視跟蹤目標,并且能對目標進行定位,查清楚使用手機者的方位以及所講述的語言,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情報。
因此,在戰爭中,絕對不能用手機,否則極易暴露自己的行蹤,帶來殺身之禍。據報道,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全球信號偵察網絡正不斷地監聽著太空中的各種電子信號,這個網絡可以監聽到地球另一端的電話交談。
一、車臣分裂主義分子頭目一巴薩耶夫被手機“出賣”
1999年12月,在攻打車臣首府格羅茲尼時,內務部隊的一名旅長因使用“摩托羅拉”手機指揮戰斗,在給部隊下達命令時,車臣匪徒也偷聽到了。于是,匪徒們預先在俄軍行動的路線上設下埋伏,重創了俄軍。
2002年10月23日晚9時左右到26日凌晨,在長達58個小時的車臣匪徒劫持人質危機中,細心的莫斯科手機用戶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自己的手機顯示屏上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感嘆號或者一個處于開啟狀態的掛鎖。這并不是手機發生了故障,而是運營商為了協助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對車臣恐怖分子和外界的通話進行監聽而停止對這些用戶的通話和短信息進行加密。危機于26日凌晨結束后不久,這些符號就消失了。
莫斯科的移動通信業務主要掌握在“三角旗”、移動電信系統和“擴音器”3大運營商手中。人質事件發生后,這3大運營商應聯邦安全局的請求,很快關掉了手機編碼系統,配合安全部門監聽從軸承廠文化宮劇院中用手機打出的電話。在驚心動魄的58小時中,“手機行動”為解決人質危機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據親身經歷這次人質危機的人說,劫持人質的車臣匪徒不但自己用手機與同伙聯絡,還威逼被扣押的人質用手機給親人和媒體打電話求助,試圖借此向俄政府施壓。但是,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情報人員也通過監聽,及時了解了劇院內的情況,并及時向普京總統匯報。
最后突擊的成功也得益于“手機行動”。通過竊聽,俄軍特種部隊清楚地了解了在這座3層高的軸承廠文化宮中劫匪所處的位置及其裝備情況。同時,一些隱藏在劇院外向匪徒通風報信的內奸也在“手機行動”中露出馬腳。
2002年10月26日凌晨,當俄羅斯特種部隊準備;中進劇院解救人質時,有人隱藏在外面打手機給里面的匪徒報信,結果被當場抓獲。人質事件期間,綁匪頭目巴薩耶夫多次同車臣非法武裝領導人聯絡。通話內容顯示,巴薩耶夫是這次恐怖事件的直接指揮者,而馬斯哈多夫則是這起事件的策劃和組織者。巴薩耶夫還同車臣非法武裝派駐卡塔爾的特使揚達爾比耶夫通了電話。
二、車臣分裂主義分子頭目一馬斯哈多夫因手機而喪命
車臣匪首巴薩耶夫在總結車臣前“總統”阿斯蘭·馬斯哈多夫斃命的原因時稱,“出賣”“老馬”的并非此前外界盛傳的“奸細”或者特工,而是他用來與外界保持聯系的手機。
據稱,自2004年俄羅斯政府提出與車臣武裝組織談判之后,馬斯哈多夫幾乎每天都要通過手機打出或者接聽許多電話,并且還時不時地發送短信。與他保持聯絡的對象包括:其駐在海外的各路代表以及那些藏身于高加索山脈的叛軍首領。雖然并非馬斯哈多夫本人親自使用手機,然而可以肯定的是每次他的回復都十分及時,僅憑這一點即可判斷,他與持手機的助手距離很近。
對于馬斯哈多夫愛用手機的“老毛病”,巴薩耶夫無奈地說道:“他經常給我發短信。有時我不得不提醒他,可是他卻堅持說希望與我直接通話。”巴薩耶夫說:“對于他而言,小心隱藏自己是最佳的求生之道,可是他卻因為過度使用手機而自取滅亡。”
三、車臣分裂主義分子頭目
杜達耶夫因手機被擊斃
車臣共和國首任總統杜達耶夫是由于濫打手機從而招來致命導彈。1996年4月22日凌晨4時,第一次車臣戰爭期間,逃亡中的杜達耶夫驅車到野外打電話,俄空軍預警機截獲了杜達耶夫與居住在莫斯科的戰爭調解人——俄羅斯國家杜馬前議長哈茲布拉托夫之間的手機通信,并在全球定位系統的幫助下準確地測出了杜達耶夫所在位置的坐標。幾分鐘之后,俄空軍蘇25飛機在40公里外發射的兩枚反輻射導彈呼嘯而至,正用手機通話的杜達耶夫和4個貼身保鏢當場被炸身亡。
四、基地恐怖組織本·拉登接班人-阿布·祖貝達用手機被美軍活捉
阿布·祖貝達是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巴勒斯坦人,也是“基地”組織內部公認的本·拉登的繼承人之一。在美國官員向美聯社提供的“基地”組織高層領導名單上,祖貝達排名相當靠前,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核心人物。
據美國方面稱,祖貝達已策劃過的針對美國的恐怖活動包括:2000年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設置炸彈;2001年秋策劃炸毀美國駐波黑及法國大使館事件,但未成功;參與制造“9·11”恐怖襲擊事件,這次成功了。按說,祖貝達本人應極為小心,不透露自己的行蹤。孰料,這個恐怖頭目竟因一招不慎而落入了美國人的手掌心。2002年3月,祖貝達因使用手機而暴露了自己的藏身之所。巴基斯坦警方、美國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馬上聯手向其發起突襲,并在巴基斯坦某處將其擒獲。
五、基地恐怖組織頭目一扎卡維因手機被炸死
美軍和“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領導人阿布·穆薩卜·扎卡維之間的“貓捉老鼠”游戲于2006年6月7日畫上句號。這個游戲持續3年多,雖然老鼠最終喪命貓爪之下,但給對手制造了足夠的麻煩和難堪。
美國軍方為抓住扎卡維展開數年情報搜集和分析工作,動用數百名士兵、間諜、線人和情報分析員,耗資超過5億美元。。駐伊美軍為此組建負責抓捕行動的“145特別行動部隊”,駐扎在巴格達北部的拜萊德機場。
面對美伊當局的“招安攻勢”,扎卡維對遜尼派武裝竭力安撫,但是他已經意識到局面不利,于是決定挺而走險,現身露面,給反美武裝打氣。
2006年4月,扎卡維非常罕見地在一次錄像中公開露面,包括在室外開槍射擊的場面。但他沒有想到,這次出鏡卻幫助美軍找到了追蹤扎卡維的第一個重要線索。此后,美軍搜集大量情報,包括動用先進的衛星和電子監控以及傳統的人力情報搜集,也沒有發現扎卡維行蹤。最后,美軍通過手機竊聽到扎卡維最重要的副手之一,他的“宗教顧問”謝赫·可卜杜勒-拉赫曼的行蹤。美軍隨后全面監控;謝赫·阿卜杜勒-拉赫曼,耐心等待他和扎卡維的會面。2006年4月7日晚6時15分左右,謝赫·阿卜杜勒-拉赫曼終于和扎卡維取得聯系,準備在巴格達以北大約70公里的希比卜和扎卡維舉行秘密會議。這個重要情報被報告到美國軍方最高層。軍方高層立刻拍板,按原計劃,采取空襲方式打死扎卡維。追殺扎卡維的特別行動隨即拉開序幕。
美軍在此次行動中向扎卡維藏身的房屋投擲兩枚500磅(約合226.8公斤)重型炸彈。其中第二枚炸彈是新投入使用的GBU-38型炸彈。這種炸彈利用衛星制導,但爆炸威力并沒有那么大,其目的是實施更精確打擊,盡量避免傷及其他目標。
六、基地恐怖組織頭目一阿布·法拉杰·利比因手機信號暴露行蹤
巴基斯坦情報人員2005年5月5日向媒體講述了抓獲密謀刺殺總統佩爾韋茲·穆沙拉夫的“基地”組織三號頭目阿布·法拉杰·利比的經過。這其中,對手機信號的監聽和催淚瓦斯彈發揮了重要作用。據說,被捕時利比的手里仍攥著那部暴露了他行蹤的手機。巴基斯坦安全部隊根據“線報”,于2005年5月2日在西北邊境省首府白沙瓦東北50公里處外國人經常出沒的馬爾丹鎮郊外抓獲了利比。巴基斯坦軍方情報人員說,除“線報”外,美國和巴基斯坦的情報合作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情報人員監聽到利比的一次手機通話記錄。根據這一線索,巴基斯坦當局鎖定了利比的活動區域,并布下天羅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