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博物館(Museum)一詞源于希臘語mouseion,意為“繆斯的居所”。繆斯為古希臘神話中的女神,最初司職歌舞、演出,后轉為詩詞的庇護神,進而延伸為科學和藝術的保護神,甚至和競技體育也有一定的聯系。最早建于古埃及亞歷山大市的博物館便因之得名。
公元前332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征服了埃及,開始了馬其頓·希臘統治時期,并在隨后的10年里建立起了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突然逝世,帝國迅速崩潰,埃及這一富庶之地遂為亞歷山大大帝的副將托勒密所有。
托勒密在當了18年總督之后,于公元前305年11月7日自封為國王、埃及的法老,建立了托勒密王朝,此后托勒密的后裔統治埃及達275年。托勒密王朝雖以武力開國,卻附庸風雅,對文化事業抱有濃厚的興趣。托勒密一世和二世統治期間是托勒密王朝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里,其都城亞歷山大也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和希臘科學藝術的中心,取代了雅典的地位。城中有國王修建的博物館和藏書50萬卷的圖書館,被稱作公元前3世紀世界的“文學之都”。
亞歷山大博物館由托勒密一世和二世相繼修造于其皇宮附近,約于公元前280年建成。現今保存最完好的關于博物館的描述是古希臘歷史學家、地理學家斯特拉博的記載。他稱,該博物館由非常龐大的建筑群和花園組成,存放繪畫書稿的儲藏室和宴會廳間有柱廊相連。
該博物館由多個學院組成,每個學院由一名首席教士負責。博物館仿效雅典哲學學校,全部由政府投資與管理。聘任學者的工資開始由埃及國王繼而由羅馬皇帝支付。著名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僅為博物館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由研究機構、圖書館和學院組成的聯合體與現代嚴格意義上的博物館有一定的區別。
公元270年,博物館建筑被帕拉米亞的女王基諾比亞破壞,然而這種教育和研究機構的作用仍持續到5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