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壓榨”孩子的睡眠來提高成績,是一個悖論。
有一次,我和兒子聊天,談到他同學作業的完成情況。兒子說,同學基本要寫到晚上23時以后,慢的要寫到第二天凌晨。我再問,那上課時有睡覺的嗎?他說,老師怎么會讓你睡呢?會叫你站起來回答問題,或者直接點你的名字。
每個老師都認為自己留的作業不多,但所有的科目加起來就很多了。兒子說,他有時候早上起床的那一刻,會有萬念俱灰的感覺。我內心復雜極了,對于一個孩子來說,本應該是像小老虎一樣虎虎生威的樣子。他有一段時間,晚上放學時打給我的第一個電話卻是:“媽媽,我累!”每天早上6時30分出發,晚上19時以后回家,再寫作業到午夜,每天都是十幾個小時的超負荷。除去吃飯和上廁所,作業寫得不夠快的日子,他的睡眠時間才五六個小時。我與意識到這個問題嚴重性的家長交流,和兒子探討。我不能算是找到了絕對處方,只是找到了一些別樣的拉長睡眠時間、減輕壓力的方法,和如我一樣焦慮的家長們分享。
睡眠不好的孩子,
心理更易崩潰
影視劇里審問壞人時,會把燈光晝夜照著這個人,不讓其睡覺,這人撐不住了就全招了。這并不是人道的做法,但說出了一個原理,睡眠出問題會導致心理崩潰。
長期睡眠不足,對于神經敏感類型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幾率會升高。媒體報道過一位校長針對有孩子經受不住課業壓力而做出極端事件的案例,講出“睡飽覺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觀點,說明問題已經很嚴重。
如果我們每天到校門口接孩子,會發現,一個個走出校門的孩子臉上是麻木與茫然的。看著那種暮氣,我的心是收緊的。爭分奪秒地學習的后果,就是大腦長期得不到休息而麻木、而混沌,一有風吹草動,孩子就會感到人生無味。小小的孩子,背負的卻比成人多,“工作”時間遠遠長于我們成人。我曾和一位家長聊天,他大罵現在的教育,但也無可奈何,只有在家庭時間里盡量讓孩子得到一些生活的樂趣,讓他爭分奪秒地玩一會兒。我認識一位媽媽,在緊張的初三年級還帶女兒參加放生活動。這對于愛惜動物的女兒來說,該是多么美妙的透氣方式。
我們的孩子需要緩沖,需要他們那個年紀的樂趣。在他們因為課業壓力、因睡眠不足而情緒低落的時候,請你一定要幫助孩子透口氣兒;請你寧可代他寫作業,也要讓他飽飽地睡上一覺!
睡得足的孩子,
成績大都優秀
我的孩子和他的小學同學升入同一所重點中學,同學的媽媽隔一段時間會和我交流。她的兒子從周一到周日都是有課的,除了學校增加的補課 ,她還給孩子報了開小灶的課外班。但是,她焦慮極了,因為孩子的成績遲遲不見上升。
我問她,你的孩子不感到累嗎?她說,累也得挺著啊,加碼都這樣,不加碼的話還不知名次會掉到哪里去呢?
這就是一些家長的心理,孩子越是成績不突出,越是要加碼。但是,學校加的碼已經很重了,孩子不是機器人啊。孩子的學習時間本來都在極限上,我們還要加碼,太重的壓力,孩子睡眠不好,情緒繃斷,將是最壞的結果。
我贊成“睡得好成績好”的觀點。因為充足的睡眠,能讓孩子的大腦恢復充沛的彈性,第二天才有精氣神應對新的課程和作業。反之,孩子天天恍恍惚惚,上課半睡半醒地硬挺著,日復一日,是最壞的惡性循環。
我和一些家長交流,得知,凡是能保證前半夜上床睡覺的孩子,學習成績都是不錯的。“壓榨”孩子的睡眠就可以提高學習成績是一個悖論,優秀的習慣才是好的效率和方法。
睡眠PK成績,
辦法總是有的
我們不能替孩子分擔學業的壓力,但面對孩子疲憊的小臉,能在不可能中尋找一些可能的處方,換得孩子寶貴的半小時、一小時的睡眠。
重點做弱科作業
全科都很優秀的學生是很少的,多數是偏科的學生。有些孩子,有的科目只要認真聽課考試就能進入前幾名,有的科目卻是爛攤子。這樣的孩子,如果均攤每一科的精力,那么不僅保證不了成績,也保證不了睡眠。如果和老師商量好,讓其同意試行一段時間,那最好不過了。
我的經驗是,兒子不論有多少作業,晚上不超過22時30分就一定要他去睡覺。他沒有寫完的科目,如果都是非常拿手的,我也不會逼著他非寫完,第二天再說。寫作業的目的,就是鞏固白天的所學知識。如果每次考試都有不錯的分數,那么老師自然也會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表揚你這種做法,不推廣這種方式,但也不會狠批孩子。
依據睡眠特點制定計劃
如果孩子屬早睡早起型,那么可以試著把一部分作業移到早上來做。我兒子初中的班主任比較開通,她在開學第一天就對孩子們說,學習時間怎么才能有效率,你們自己安排,如果不知道怎么安排,可以試試晚上寫作業的效率,也可以試一下早上寫作業的效率,然后做決定。我希望你們都睡得好,學得快樂!
我兒子那天回來特別開心,說老師讓自己安排學習計劃。他也真的按老師講的方法去試。一周后,兒子決定:如果作業太多的話,就在晚上寫一大半,22時休息,看一會兒書就睡覺,早上6時起來掃一下尾。
由于兒子屬于那種睡不夠8小時就感到痛苦的孩子,所以都是自己安排。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物鐘,會找到最適合他的節奏。家長千萬不要去打斷孩子,就是他有時沒有完成作業,后果也是他要擔當的。家長不要指手畫腳,給孩子多一重的壓力,會讓他變得更累更煩,那他長大了又怎么能變成有自理能力的人呢?
可以偶爾異想天開
我的兒子面對極多的作業,也有情緒消極的時候。他喜歡西餐,我就放下正在煮的飯,帶他去他喜歡的西餐廳,吃他喜愛的美食。一餐美食,兒子無論怎樣焦慮的心都會得到安撫。
吃過后,兒子就在那里完成自己認為最難懂的科目。在那樣一個陌生美好的環境,沒有了對抗寫字桌的負面能量,他就感到減了壓,寫作業就沒有痛苦的感覺,效率也高了不少。
兒子中午可以在學校午睡一會兒,但因為同學們太吵,他睡不著,就寫不用太動腦子的作業,晚上就可以多出半小時玩電腦。有時,他也在下午的副課補上一覺,副課老師很理解孩子,不打擾睡著的孩子。
有時測試,兒子拿手的科目答得飛快,又不允許早交卷子,那他就會睡上一覺。有時候,他睡了一個小覺醒來,發現很多同學還在答題呢!
我覺得,一個會爭分奪秒地睡覺的孩子,肯定是會學習的孩子。我們其實不必經常性地陷入到心疼孩子的低落中,改變思路和方向是可以補上一些睡眠的。
在不可更改的秩序中,我們仍然可以找到靈活多變的方案,來守護我們的孩子。讓他了解,在父母那里,他可以隨時袒露壞情緒,可以累了就睡。如此,我們才能培養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
編輯/木非木
nclxp11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