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甘肅省蘭州市,向西翻過烏鞘嶺,驅車奔馳在河西走廊時,我難抑心中激情,因為我們正在穿越的,不僅僅是空間,還有時間,我們正溯歷史長河而上,去尋找那曾經照亮世界的輝煌。
秋末的河西,最真實、最純粹、最壯闊!晴朗的藍色天空,蒼茫的黃色戈壁,綿亙的祁連山無窮盡地伸展,我們的車無羈地穿行在這幅長卷里。漢王朝在河西先后設立敦煌、武威、酒泉、張掖四郡,自此,繁榮了1700多年的經濟文化大動脈——絲綢之路,開始了它最初的搏動。
河西四郡,是了解河西走廊乃至絲綢之路的四把鑰匙,我們選擇了它們為主要停靠點,一如千余年來所有的河西過客。在走完全程之后,我們才真正明白四郡這樣的綠洲在河西走廊意味著什么——它們是戈壁沙漠、雪山荒原上天堂般的孤島。造物主的厚愛使這些綠洲城市別無選擇地成為控制河西的軍事重鎮、國際貿易都會以及交通樞紐,這里的每寸土地、每堵墻垣、每條街巷都保留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它們隨絲綢之路的盛衰而大起大落,它們是保證絲綢之路暢通的關鍵,也是體現絲綢之路輝煌的載體。河西不僅僅是一條通道,它是中華民族對外交流的血脈,中國作為對人類文明作出過重大貢獻的文明古國,其作用不正是通過這里而實現的嗎?所以,為了經營、維護河西,歷朝歷代都花費了巨大心血,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透過歷史的煙塵,我們看到2000多年前,一隊隊剛經征戰的將士,放下兵戈,拿起鋤耙犁釬……而那遠遠近近飛揚的,不再是胡煙,而是大批政府動員遷來墾荒的內地移民的足跡。及至盛唐,河西已贏得“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的盛譽,唐王朝從河西收購的糧食,竟占全國總數的32%。四郡的盛極一時,中外貿易和文化交流為其鮮活的造血機制和主因,但這一切如果沒有中原的農業文明為根本,是很難想象的。
一路西行,四郡兩側我們還能看到兩條平行的長城在歷史長河里若隱若現。隨處可見的烽隧點線相連,被風沙凝固成標本,而嘉峪關、玉門關和陽關這三座雄關仍沉醉在亙古的感傷里,它們也提醒我們:在河西的發展史上,烽火的蔓延與文明是交錯發展的。
編輯/葛文
710309919@qq.com
小貼士
1.當地風味小吃很多,以面食為主,大街小巷都有,營業時間很長。
2.從蘭州到河西四郡都有特快列車往返。
3.河西四郡氣候干燥,秋日住宿蓋單被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