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年伊始,著名作家畢淑敏新作《花冠病毒》由湖南文藝出版社攜手中南博集天卷出版,一經面世,即引熱議。該書不同于畢淑敏以往的純粹寫實路線,而是加入了“科幻”元素,該書講述了20NN年一種可怕的瘟疫病毒——“花冠”突然襲擊燕市,人類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通過組合自我心理能量,與病毒血戰的故事。小說直面末日話題,告訴人們,在這場力量懸殊的戰爭面前,只有依靠心理能量,依靠必勝的信念,才能順利渡過難關。
說到這個“病毒”,我們很容易聯想到2003年那場“非典”,對此畢淑敏說,當年她曾在中國作協組織下深入北京抗擊“非典”一線采訪?!拔以浬泶┨胤N隔離服,在焚化爐前駐留。我與SARS病毒如此貼近,覺得自己聞到了它的味道。病毒其實是沒有味道的,我聞到的也許是病人的排泄物和消毒液混合的味道。袋子密封非常嚴密,其實這味道也是聞不到的,只是我充滿驚懼的想象?!彼挟斈杲洑v過這場“抗戰”的人們都會對2003年有著不同的感受,而當年還是小孩子的那群人,因為年幼,當時的感受并沒有那么強烈,而十年后,當這本《花冠病毒》襲來的時候,對他們的沖擊更為明顯和強烈。
2012年2月的某日,北京的冬日依然寒冷,剛過了年辦公室相對沒有那么忙碌,可是幾通電話、一封電子郵件卻讓編輯們一下子興奮起來。電話來源于北京理工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他們輾轉撥通電話,點名要求找到《花冠病毒》的營銷負責人,表示他們的同學們寫了一封聯名信,再三懇請出版方可以代為邀請畢淑敏老師攜帶著自己的新書去北理工給大學生們開講座。其實在<花冠病毒》宣傳時,出版方就制定了一整套營銷方案,在斟酌是否可以去大學校園推廣的時候,博集天卷的負責人和畢淑敏老師一致認為,大學生會是這本書很重要的讀者,因為書里寫的就是年輕人的故事,這對正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的大學生尤為重要。但是欲速則不達,先讓時間和市場去檢驗。此時圖書剛上市2個月,《花冠病毒》的營銷還屬于階段性嘗試。接到這個電話,大家很是興奮,因為這么短的時間,已經在大學生中有了這么大的影響,能不高興嗎?
而接下來的,像是約好了一樣,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數十所大學紛紛向畢淑敏發出邀請,真摯希望能借該書與畢淑敏進行面對面暢談。面對諸多大學的盛情邀請,畢淑敏老師也非常激動,尤其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邀請讓她格外激動。因為畢老師平時就很忙碌,本來沒有這個走進校園的計劃,但是她表示能得到這么多大學生的認可她很激動,毅然決定給這些可愛的天之驕子們免費做講座。
有了想法和意向就要馬上行動,面對這個臨時的計劃,博集天卷的營銷編輯們立刻在副總編謝不周女士的帶領下,緊張忙碌起來,協調畢淑敏的時間、敲定大學名單、選擇合適的時間、確立講座主題等等。經過1個多月的反復溝通商量,畢老師終于擠出來1周的時間,親自選定了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國政法大學四所大學開始此次巡講。畢淑敏老師表示,當初,也正是由于協和醫學院學子的一時之念,在一封言辭真摯的電子郵件的邀請下,她萌生了與大學生們面對面互動“聊天”的念頭,主題交流活動也由此應運而生。這四所高校的交流活動均有不同的主題,如清華大學的“幸福的路上”,協和醫學院“靈魂的靈藥”等,均各有特色而凸顯一個共同的主題:提醒幸福。
2012年5月13日,畢淑敏如約走進協和醫學院,在熱烈而有序的現場氣氛中,畢淑敏與醫科學生面對面親切對談,不凡的文學成果、20余年的行醫經驗、獨特的心理學深造經歷,都成了畢淑敏與學生們之間交流的話題。其新作《花冠病毒》引發的熱烈探討,更成為活動現場可圈可點的一幕。
此次活動在協和小禮堂舉辦。值得一提的是,協和小禮堂自民國時期起就是一個著名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心:林徽因曾在此為各國使節講授過“中國古建筑”;泰戈爾訪華期間,林徽因、徐志摩等在小禮堂為泰翁表演詩劇《齊德拉》;《城南舊事》的作者林海音(小英子)的婚禮也正是在此舉行。小禮堂濃厚的人文底蘊與畢淑敏知性悲憫的形象相得益彰;與《花冠病毒》中最具意義的場地“王府指揮部”也遙相呼應。
作為以醫學研究人員為主要人物的小說,自然受到協和醫學院等醫科大學學生的別樣青睞,協和醫學院學生如是感嘆:“書中說到生命作為元素的綜合體最終歸于自然從而循環往復,這個觀點對我們觸動很大,這真真是為靈魂開出了一副良藥,使人能夠坦然面對世間的無奈、災難甚至死亡,更好地理解、融入宇宙萬物,也正是心靈勇氣的源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