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清州東門里有一家劉記燒餅鋪。開燒餅鋪的是一對中年夫妻,丈夫姓劉,妻子姓戴,由于她腳大,人稱“戴大腳”。這里地處交通要沖,夫妻二人又誠實經營,所以生意不錯。
這天早上,夫妻倆開門賣燒餅,只見自家門前的棚子底下蜷縮著一個要飯花子。這人三十上下,破衣爛衫,蓬頭垢面,天氣很冷,他凍得渾身直哆嗦。當時市面蕭條,民不聊生,乞丐成群,夫妻倆司空見慣,并沒當回事兒。
第二天一早,夫妻倆開門支灶升火,只見門前被打掃得干干凈凈。誰干的?一看原來是那個花子!只見他蜷縮在一個角落里,懷里抱著一把捆好的紅荊條子,睡得正香。夫妻二人很感動,等他醒來后,送了他兩個熱燒餅。
從這往后,一連好幾天,門前天天被打掃得干干凈凈。夫妻倆覺得這個要飯花子手腳勤快,又懂得知恩圖報,就打算讓他留在鋪子里給打打下手,管三頓飯,月底給些零花錢。他倆跟花子說了這個打算,不料這花子是個啞巴,夫妻二人打了半天手勢他才明白,“啊啊”叫了兩聲,感動得趴在地上就磕頭。
就這樣,叫花子被留在劉家燒餅鋪里。他干活特別賣力,每天天不亮就起來,把水缸擔得滿滿的,柴劈得足足的,里里外外打掃得干干凈凈,各處收拾得井井有條。時間一長,夫妻倆漸漸就不把啞巴當外人了,后來吃飯也在一個桌上。 戴大腳夫妻膝下無子,日子過得清冷,每天除了賣燒餅外,偶爾也練練拳腳。
一晃三個月過去了。這天是戴大腳的生日,她丈夫特意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慶賀。二人對面而坐,連連舉杯暢飲,親昵異常。盤中一塊肥雞腿,丈夫夾起來就往妻子碗里送,戴大腳意欲讓丈夫吃,急忙用筷子阻攔。丈夫偏讓她吃,于是二人嬉笑著,以筷子為兵器交起“手”來。丈夫的筷子異常快捷,以筷當劍,長趨直進,眼看就要送到妻子嘴邊了。妻子手一揚,急出雙筷,使出一招兒“如膠似漆”,丈夫那雙筷子就像被粘在她的筷子上一樣,怎么掙脫也脫不開,惹得丈夫連連說“妙”!
二人“戲戰”了一番后,各自收筷,哈哈大笑。就在這時,在一旁默默觀望的啞巴突然說話了:“謝師姐點撥,我就為這招兒來的!”說完,跪在炕下磕了個頭。
聞聽此言,夫妻二人大吃一驚!戴大腳忙道:“你會說話?還叫我‘師姐’?你是誰呀?”
這時“啞巴”已站了起來,沖著二人狡黠一笑,道:“師姐,實不相瞞,我就是戴仁先師的關門徒弟佟青啊……”
“你是先父的徒弟佟青?哎呀呀,既然是師弟,來我門上,為何要這般裝聾作啞?”
佟青不再嬉笑,講述了“裝聾作啞”前來偷藝的原因……
原來,家鄉那邊鬧起了義和團。義和團知道佟青是一代武林大師戴仁的高徒,就聘請他當武術教習,專門傳授戴仁先師的“太祖盤龍棍”。這戴仁乃滄州人,以前做過鏢師,后來被選為刑部捕快,武藝高強,在大江南北很有名氣,晚年回了老家滄州。“太祖盤龍棍”相傳為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所創,實戰技擊性極強,主要棍法有戳、劈、蓋、挑、粘、攔等,其中每一式又派生出許多招,攻防自如,得心應手。
戴仁先師將“太祖盤龍棍”法傳于佟青后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后來由于連年天災人禍,佟青為衣食而奔忙,過了些時日,等再運棍走套兒時,發現已將“粘手棍”法遺忘了。他很著急:恩師所傳,怎么好在我輩歿沒!他想找師兄們點撥,怎奈幾位師兄如鳥散林間,早已不知流落何方。這可如何是好?佟青絞盡腦汁,猛然想起一個人來——戴仁師父的長女戴大腳。
當年聽師父說過,“太祖盤龍棍”法也曾傳授過她。佟青拜師學藝時,師姐早已出嫁到山東臨清州,二人從未見過面。關于這位師姐,佟青曾聽說過不少傳聞,說她的渾身武藝都是偷看會的。當時武林界講究傳男不傳女,戴仁先師并未正式教過她,只是后來見她武功的確不凡,這才不得不點撥了一二。這師姐脾氣沉穩,一向謹慎,從未在外人面前露過相,所以知她會武的人極少。佟青心想,此時如果貿然去臨清州提出學棍之事,萬一師姐一口回絕,說自己不會怎么辦?左思右想,這才想出了這招“裝聾作啞”上門偷藝的計策……
夫妻二人聞聽是這么回事,回想他三個月來裝聾作啞、忍饑受寒的情景,不由感動萬分!師姐戴大腳想起逝去的父親,想起這些年家鄉音訊皆無,不由得流下淚來。她起身說道:“難得師弟學藝如此摯誠,師姐今兒個就破例將‘粘手棍’法傳授于你!”說完,跳下土炕,來到院中,伸手從一個柴草垛中抽出一根隱藏的盤龍大棍,認認真真地演示起來……
佟青重又掌握了“粘手棍”法。回到滄州后,他一招一式,悉心將整套“太祖盤龍棍”法傳授給團民。武林之瑰寶——“太祖盤龍棍”這才得以完完整整地被傳了下來,直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