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君生在京城糧倉任一名小小的書辦,經常在糧倉里四處巡視,檢點米糧數目,作賬記錄。他這也算是繼承家業,因為姚家自大清朝以來,連續幾輩人都是在糧倉里謀差事。
最近一段時間,他忙得焦頭爛額。從公事上來講,最近糧倉總督張頌杰因為貪污的事情被抓,刑部的捕頭衙役一天往糧倉跑好幾趟,不斷傳人過去問話,查對糧倉的賬目及相關情況。上司為了好交差,不停地吩咐姚君生加班加點核對賬目。
從私事來講,姚君生的父親得了重病,奄奄一息之際,對兒子說自己唯一的心愿就是喝一碗倉燒老米煮的粥。這更是讓姚君生萬般為難。
古語云,黃金有價,老米無價。在古時候,糧倉內儲藏米的容器是松木做成的圓桶,圓桶底部的米長期被上面的米擠壓,再加上與松木接觸,時間久了,便會熏出一股獨特的香氣,而且凝結成團塊狀。這種米就叫倉燒老米,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味道香醇,是可遇不可求的佳品。要在平時,只有管理糧倉的高官或者總督才能享受,非常稀有。
姚君生只是一名小小的書辦,又如何能謀得這稀有的倉燒老米?不過,為了在老父臨終前能盡一份孝心,他開始四處打聽,托親戚朋友替自己留意買倉燒老米的事情。
這天晚上,姚君生剛要出門,突然進來一位蒙著面紗的女子。她懷里抱著一個米袋子,一進門便將米放在了他的腳邊。
“聽說您急著買倉燒老米,看這些夠嗎?”女子語氣焦急地問。
姚君生用手一拎,袋子非常重。他打開袋子,一股獨特的香氣撲鼻而來。看到袋子內那些棕紫色的米,姚君生大吃一驚:這可是正宗的倉燒老米。這女子一下子抱來這么多,真讓人感到奇怪。這米她是從哪里得來的呢?還有,看她身材纖瘦單薄,怎么抱著這米就像拎只小雞一樣輕松?姚君生心里有很多疑問,一時不知如何開口。
女子急了,再次催問他收不收。姚君生定了定神,趕緊從袖中取出銀子。女子只取了最小的一錠,便要往外走。姚君生慌了,忙喊了一聲“姑娘留步”。他知道這米價格不菲,女子只拿這一點兒銀子,顯然太少了。
那女子聽到喊聲猛一回頭,面紗不小心滑落下來,姚君生看到了一張美艷絕倫的臉。他失神地愣在了那兒,女子卻沒有停留,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這一晚上,姚君生徹夜難眠。他在床上翻來覆去怎么也睡不著,那女子的音容笑貌不斷地浮現在他的腦海中。這個神秘的女人究竟是誰呢?
老父親吃了倉燒老米熬的粥后,身體居然好多了。這讓一家人歡喜異常。
可就在第二天,姚君生剛打開家門,兩個如狼似虎的衙役便撲了上來,給他套上枷鎖鐵鏈,推搡著他往官府走。姚君生急了:“我又沒犯法,憑什么抓我?”
一個捕頭晃著身子從鋪子里走出來,手中提著米袋子說:“哼,你和糧倉總督張頌杰同流合污,他貪污糧米,你替他售賣,早就有人知情舉報。瞧,這些倉燒老米就是罪證!”
姚君生一聽傻眼了。他一直清清白白當差,根本不認識什么糧倉總督,沒想到會落得這樣一個結果。他大喊冤枉,可是沒想到進了衙門,一頓大板子打得他皮開肉綻,鮮血淋漓,當官的根本就不聽他解釋。
奄奄一息的姚君生被扔進大牢的時候,心想,難道昨天夜里來的那個美女是為了陷害他才送米的么?可是自己和她無冤無仇,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姚君生百思不得其解。
姚君生入了獄,家里人急壞了。父母為了救兒子,變賣了家中值錢的東西,總算是湊夠了一筆銀子。
正當家人準備去送禮的時候,姚君生的案子卻被轉到了刑部,由刑部尚書劉清昭親自審問。這劉清昭素來有“賽包公”的美譽。通過對糧店往來賬目和買賣商人的調查,他發現姚君生是冤枉的,于是立刻下令當堂釋放姚君生。
姚君生感激涕零,回家之后,特意備了一份厚禮去拜謝。劉清昭拒收禮物,卻留他喝茶。席間兩人一番交談,劉清昭立刻對姚君生刮目相看,他覺得這位年輕人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確實是個人才。于是當即決定,要聘請他當自己的師爺。
姚君生心想,劉清昭對自己這么器重,又是出名的清官,當當師爺也無妨。于是,便答應了下來。
入職之后,劉清昭越發地賞識姚君生,無論他交待什么事情,姚君生都能辦得井井有條,毫厘不爽。不久,姚君生便成為劉清昭的得力干將,被其視為心腹,常把一些極其重要的事情交給他辦。
這天,姚君生奉命在衙門里查閱一些舊的案宗,天氣突變,刮起了大風,把案頭的卷宗吹得滿屋子亂飛。他趕緊跑過去關上了窗戶。回過身來,他突然發現,地上一堆散亂的紙中,竟然有一張美女的畫像。
在古代,為了辦案方便,有的刑犯面目會被繪成圖像保存下來,夾到卷宗之內。眼下,他看到的正是一位案犯的畫像。姚君生吃了一驚,倒不是因為此女子貌美如花,而是因為這畫上的美女正是那夜給自己送米的女子。
姚君生顧不得處理手頭上的事情,迅速開始查找相關的資料,并詢問相關的辦案人員。
他很快便搞清楚了這名女子的身份。原來,畫上的女子是糧倉總督張頌杰的獨生女兒張妙棋。張頌杰被人舉報貪污糧米被抓,判了重刑問斬。而張家被抄的時候,她僥幸逃出虎口,在京城四處逃亡。苦于生計,身上的首飾已變賣一空,幸虧奶媽說自己家中私藏了一些倉燒老米,于是她便想賣米籌錢。沒想到這樣做反而連累了姚君生。后來,她親自去求見劉清昭,講明事情原委,懇請他早日提審姚君生的案子,為他洗清冤情。
劉清昭同意了。由于張妙棋是朝廷緝拿的要犯,她這樣一來相當于自投羅網,也被抓了起來。按照大清律法,她被官賣到妙春樓,做了一名歌妓。聽說現在還在那里賣藝。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姚君生痛悔不已。他沒想到為了只有一面之緣的自己,張妙棋居然舍命相救。念及此,他立刻轉回家中,帶上家人前些日子籌集的所有銀子,直奔妙春樓贖人。
當他把這堆銀子放在桌子上的時候,那老鴇不屑地笑了笑說:“就這點錢兒,只能讓我們的姑娘陪您唱唱曲兒。”
原來,這張妙棋由于姿容出眾,身價甚高,現已經是妙春樓里的頭牌。
姚君生此時也顧不上許多,只好先見到人再說。這兩個人一會面,真是相見恨晚。他們從琴棋詩畫一直談到人情冷暖、身世悲涼,越談越投機。直到老鴇一臉不高興地催了好幾次,他們才戀戀不舍地分手。
此后,姚君生四處借了許多銀兩,只為了與張妙棋相會。兩個人的感情也越來越深,每次都難舍難分。可是姚君生卻沒有足夠的錢為她贖身,心里惆悵不已。
時隔不久,噩耗傳來,張妙棋居然跳樓自盡了。據說京城有位闊少一擲千金,出手闊綽,花了大價錢將張妙棋買下。沒想到花轎還沒有接到人,新人便跳樓自盡了。一張粉俏的臉摔得稀爛,任誰都不敢看。
老鴇連滴眼淚都沒掉,讓人將尸體扔到亂墳崗完事,連口薄棺材都沒給買。得知這一消息,姚君生眼前一黑,一下暈了過去。
姚君生醒來之后,悲痛萬分,立刻帶著人去了亂墳崗,親手替張妙棋收斂了尸體,并選了一塊好墓地安葬。
抑制不住相思之苦,姚君生便經常到墳上燃香上供,有時就在墳地旁一坐一整天,嘴里絮絮叨叨地和張妙棋說著話。
這日天氣陰冷,呼呼地刮著北風,可是姚君生仍然像往常一樣去墳地燒紙錢。
由于風太大,姚君生用火石點火總是點不著,于是便掀起長袍的衣襟擋風,點燃了紙錢。沒想到這一點火,反倒燒著了自己的衣服,身上燃起火苗。火借著風勢越燒越猛,轉眼就將他包圍了。姚君生只覺得周身灼熱,然后便兩眼一黑,不省人事。
就在這生死關頭,突然有人撲過來幫他弄熄了身上的火苗。
當姚君生醒過來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置身于一間潔凈的房屋內。一位美麗的女子正細心地替他敷藥,一種清涼的感覺涌遍全身,姚君生覺得自己的傷好了許多。
待他細細打量眼前的女子時,吃了一驚:此人居然是張妙棋。
“咦,我這是在做夢嗎?你不是已經……”姚君生困惑不解地盯著她問。
張妙棋笑了,娓娓道出實情。
原來,眼前的張妙棋根本不是凡人,她只不過是棲居于糧倉內的一只靈狐。由于年代久遠,早已修煉成仙。昔日,當姚君生在糧倉里巡邏,在燈下書寫演算賬目的時候,當他搖頭晃腦地吟詩作賦的時候,她都在暗處看得仔仔細細,早已悄悄地在心里愛上了他。
只不過,她一直苦于沒有凡人的身份去接近他。
不久,糧倉總督張頌杰由于貪污被抓。家里大大小小幾十口人都被緝拿,有的被殺,有的被賣,有的被發配。而他最喜愛的女兒張妙棋,用描眉的黛青抹臟了臉,趁亂出逃,于是便有了張妙棋逃匿的傳說。
后來,靈狐看到姚君生為了父親的事情犯愁,于是便借助法力搞到了一些倉燒老米送去。可是沒想到反而給姚君生惹來了災難,導致他受牽連鋃鐺入獄。
為了救他,靈狐只好現身,以身換回了姚君生。接下來,她又被賣到青樓里。雖然憑她的法力,自己吃不了虧,可是她還是想待時機成熟了,再想辦法脫身離開青樓。
沒想到姚君生滿腔癡情地追了過來,天天與她在一起吟詩論畫,談情說愛,這讓靈狐的脫身計劃只好一天天后延。終于有一天,當她遭遇闊少的調戲,繼而被賣出去后,便偽造了跳樓的假象,蒙混過關。
盡管靈狐有心留在姚君生的身邊,但是師父警告她,她的法力還不足以長期接近人類,若是與他成婚,待懷孕生子之日必現原形。與其那個時候生離死別,不如早點揮劍斬情絲為好。
于是,每次姚君生來上墳,她便悄悄隱身在云端,默默地聽他講著情話。現在,她所愛的人有難,她自然會現身相救了。
姚君生聽了靈狐的這番話,目瞪口呆。就在這時,遠處雷聲隆隆,一聲接一聲震得人心惶惶。靈狐無語淚流,一步三回頭地遠去,最終由美女化作一只狐貍,小跑著離去。
姚君生回到官府,思謀良久,便找到劉清昭辭去了公職。回到家中之后,姚君生開了一家米店,以賣米為生。因為在他看來,這米里寄托著他對靈狐的相思之情。由于他的米價格公道,足斤足兩,因此生意很快興隆起來。
有一天晚上,當他準備打烊的時候,突然聽見有人問他:“你這兒收不收倉燒老米?”他慢慢轉過身來,看到了張妙棋那張怯生生的臉。
她將懷中的米袋子打開,里面是一粒粒棕紫色的倉燒老米,散發出一股誘人的清香。姚君生癡癡地看著她的臉,眼前的這位佳人,究竟是真的張妙棋,還是靈狐法力修煉成功之后,前來找他重續前緣呢?
姚君生沒有問,不過,他心里明白,和自己有夫妻緣分的人終于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