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禮物
如果說火柴是中國人的又一項改變世界的發明,你會覺得驚訝嗎?這還真不是信口開河,相傳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人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借助于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夠方便地取火。中國古代還有一本《清異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聰明人用松木條浸染硫磺,貯存起來備用。只要接觸到火星,就會燃燒起來,當時稱之為“引光奴”或“火寸條”。
有些歷史學家甚至認為,現代火柴就是歐洲人從東方學去了,經過了技術改進,變成了如今的樣子。
偶然的發現
傳說根據不足,咱們還是用已經確定的事實來探究火柴的來歷吧。17世紀,德國有一位金匠名叫布朗特。他天天冶煉各種金屬,希望從中提取出黃金來。最終,黃金當然沒有煉出來,卻誤打誤撞發現了一種特別容易起火燃燒的物質:磷。
布朗特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發現有多么偉大,不久他就將制磷的技術賣給了英國人克勞福德??藙诟5聦⒅屏酌胤綆Щ貒?,找到了當時著名的化學家羅伯特·博伊爾。博伊爾改進了制磷工藝,并開始琢磨著怎樣利用這個天賜的寶貝。
有磷就有火柴
既然磷很容易燃燒,那當然是制造便攜式取火工具的好材料。博伊爾反復試驗,終于在1681年研制出了第一種火柴。
博伊爾的火柴并不復雜。他將小木棍先用硫磺處理一下,使木棒的木質更適合于快速燃燒的需要,然后再把木棍進入硫磺和磷的混合物中,讓木棍上沾滿易燃混合物。這樣,只要稍有擦碰,木棒就會起火。博伊爾得意地為自己的發明起名為“取火棒”。
然而,博伊爾的取火棒實在是太“敏感”了,一碰就著,實在不夠安全,因此并沒有真正流行起來。
火柴大發展
博伊爾雖然沒能讓火柴真正實用起來,但便攜式取火工具的曙光已經乍現,各種新發明層出不窮。
1771年,一種新型火柴問世。這是一根細長的密封玻璃管,管內無氧,卻有一條帶磷頭的蠟紙,取火時將管弄破,磷遇到空氣便燃燒起來。足夠安全,卻不是很好用。5年后,意大利人又發明了“磷盒火柴”,取火時將一根涂有硫磺的木棒插入磷瓶內,抽出后遇到空氣便可燃燒。
還是有點麻煩?沒關系,到了1832年,英國藥劑師約翰·沃克發明了摩擦火柴。沃克將氨酸鉀和硫化銻做火柴頭上的引火藥,使用時要把火柴棍從粘有細碎玻璃的折紙中抽出來,就能擦著火。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火柴,迅速普及開來。
早期制造火柴的磷有白磷和黃磷,制造火柴的過程會使用大量的此類物質,而白磷不僅易燃,還有毒,非常危險,后來被禁止使用了。1845年,無毒紅磷問世,火柴終于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用磷、硫化合物制造火柴頭,用紅磷制造擦火皮,火柴只有在擦火皮上摩擦才能著火。
而在此之前,由于磷太過易燃,導致火柴在哪里擦一下都能點著。因此,新型火柴被叫做“安全火柴”,也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火柴啦!
特別提示:火柴還能跟藝術結合呢,好奇的同學請翻開本期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