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所重點小學校長,老嚴每年得花小一半精力,處理領導批來的條子。條子多、位置少,甄別、判斷能力稍有疏忽,就會鑄成大錯。
“世上本不該有條子,但走關系的人多了……”老嚴想開個玩笑,可他開不下去了。老嚴任職的小學,地處全市最繁華的地段,素質教育位居全市前列。因為所處地區的人口流動性大,各所小學還會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預留少量名額,可以免費入學。但這個名額,一般的名校都不會真正用在外來打工子弟身上。“我們不可能騰出指標來?!崩蠂勒f,那些指標都要為各種領導的關系留用。
十年下來,托過關系的部門數不勝數:財政局、稅務局、社保局、人事局、公安局、發改局、旅游局、審計局、統計局、城管局、人大和政協還有衛生局……末了他補了一句:“甚至計生辦?!?/p>
處理這些條子的方式大不一樣。像財政局、發改局和稅務局這樣的“財神爺”,社保局、人事局這樣管人的單位,頂頭上司教育局—這些管錢、管人、管事兒的“管用單位”,萬萬不能得罪。
但像統計局、文化局這樣的冷衙門,跟學校事務沒有直接利益關系,就可以找借口打個哈哈推辭過去。
收到了實體條子,老嚴會把它銷毀,但他會把這些內容記在一個筆記本上;至于各種電話、當面打招呼的“看不見的條子”,他更要記錄下來,一是方便自己查閱辦理;二是備用好各種關系。
老嚴有一個32開的牛皮筆記本,專門記錄各種條子關系。翻開這個不起眼的本子,基本上3個孩子寫一頁,一年要記上400個左右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標明兩個信息:一個是孩子的個人信息;一個是孩子的父母以及委托關系人的信息。
這個筆記本,被老嚴鎖在了校長辦公室的保險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