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CCTV內部,CCTV人、匯才人以及科華人(后兩家為CCTV員工勞務派遣經年累月合作伙伴)照面碰頭不聊聊“幸福”,貌似就顯得不夠時髦。
據收看了視頻的知情人士說,近期央視舉辦了一場嚴肅活潑、有關內部精神的演講會,登臺者皆為知名主持人,來自CCTV的8個頻道。在演講中,身為國家電視臺的知名主播們,很多就不約而同提到了“幸福”。
面對“精神”為名的命題,國家電視臺的名嘴們具體如作答?
一位新聞頻道的主播打頭陣,開始不久他便提到,關于央視“你幸福嗎?”的提問,最著名的回答無疑是“我姓曾”。當看到這段報道時,“我笑了,與其說我喜歡這個神回答,不如我更喜歡它能出現在那里,那里就是《新聞聯播》。”
另一位年輕主播也提到很遺憾自己沒有被“你幸福嗎”采訪到。他說,如果有人問他,他會答,是的。“頂著CCTV光環,領著比大學同學多幾倍的工資,走到哪里都有人信任,這不是幸福么?我常常開玩笑,我生是CCTV的人,死是CCTV的死人。”“每天我們都該提醒自己,我們是傳承引領創新擔當的中央電視臺……CCTV是我的飯碗,誰做有愧于CCTV的事情,就是砸我的飯碗,誰砸我的飯碗我一定跟誰急……”
英語頻道主播演講中說了個段子,早前他去英國出差,看到大街上很多“CCTV”的廣告標志,心想沒想到我們在英國還挺出名的,真正沒想到的是,“CCTV”是該國閉路電視的簡稱(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希望有一天外國人聽到CCTV,不再只是理解為閉路電視。”
財經頻道主播則提到了CCTV的年播出總量,他換算了下說,現在CCTV一天24小時內已經播出了近27倍于24小時的節目。“我們必須‘敏于行’,完成這樣倍數的節目;我們也須‘誠于心’,讓這些節目達到至少同倍數的質量;我們還須‘信于人’,用這些節目再換來至少同倍數的信任。這樣算下來就是原倍數的三次方,真真應了‘萬般信任’。”
“央視的表達正發生著變化,有些人看到了這種變化,但還沒有認識到這種變化,那就是央視在追求更真實、更多元、更人性的表達。”新聞頻道主播在演講中說。“你幸福嗎”報道在坊間引發了熱鬧討論,褒貶不一。其中最主要的負面評價是,央視逼問幸福,打扮幸福的努力被神回答消解了穿幫了。“我想追問一句,既然穿幫丟人了,央視為何還要一播再播,甚至放到《新聞聯播》?”
“批判比建設容易得多,批判者也許痛快淋漓,建設者更需忍辱負重。作為國家媒體,注定央視人只能以建設,而非批判姿態去實現媒體價值。”一位主播說。
一位少兒頻道主播提到,最近《新聞聯播》播出了“廣西四兄弟尋母”的尋人啟事,“我媽媽說播尋母新聞那天看李修平,都比平時更漂亮。”
羅京,是這位年輕主播的偶像。他第一次見偶像,是6年前在央視東門邊的梅地亞飯店大堂,“您好,我預訂了間會議室。”“您貴姓?”服務員低頭問。“我姓羅”。服務員抬頭,“您能告訴我全名么?”“羅京。”
一旁剛入行的這位年輕主播當時心想,怎么會有人不認識羅京呢?如此著名主持人不被辨識會相當尷尬甚至大為惱火吧?
“羅京前輩一臉笑容接過房卡,對不自然的我說:‘我得好好做節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