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個有中國特色的政治話語,“交班”一詞的廣為人知,始于毛澤東主席逝世之后,并一直延續至今—比如現在。
是的,如你所知,現在是十八大。
作為一個領導著世界上最大國家的最大的政黨,中共最高層的交班,究竟會發生什么?我們通過梳理公開資料中有關交班的細節,試圖去還原過去的那一幕幕。
它們并不總是驚心動魄,但一定影響深遠,并越來越進步。
“希望國鋒同志珍惜已有貢獻”
“我可能已被跟蹤。”
1976年9月11日,也就是毛澤東逝世第三天,華國鋒說身體不好,要到北京醫院檢查。但他離開治喪委員會所在地之后,卻悄悄走進了西皇城根九號,李先念的家—“四人幫”對華國鋒的行蹤,是緊緊盯住的。
參與粉碎“四人幫”行動的北京軍區政委吳德,后來在《吳德口述:十年風雨紀事》(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一書中披露:華國鋒一進門就告訴李先念,他可能被跟蹤,不能多停留,說幾句話就走。“現在‘四人幫’問題已到了不解決不行的時候了。如果不抓緊解決,就要亡黨、亡國、亡頭。請你速找葉帥(葉劍英)商量此事。”
毛澤東也曾明確表示過對交班一事的擔憂。他感嘆“和平交不成就動蕩中交,搞不好就得血雨腥風了,你們怎么辦,只有天知道。”
半個月后的一個傍晚,中央警衛團逮捕了“四人幫”。面對荷槍實彈的士兵,曾經的四位黨內高級干部反應不一—王洪文:“想不到你們這么快!”;張春橋:“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姚文元:“你們是哪個部隊的?誰指使你們干的?”;江青:“我沒聽清楚,你能不能再說一遍?”
10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于華國鋒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決議。
五年之后,華國鋒辭職。
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連續召開九次會議,主要議題是人事更動方案。自當年的八月中下旬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以后,參加這一會議的不少人向中央提出,華國鋒不宜繼續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委主席。
在中央政治局會議的第一次會上,華國鋒提出辭職。
陳云參加了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陳云傳》披露,他在會上發言,講了三點意見。第一點,揪出“四人幫”,是華國鋒對黨的“一個很大的貢獻”。那時,華國鋒“是負主要責任的”。但是,揪出“四人幫”以后,黨沒有能夠實現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這樣的局面,使人“大失所望”。第二點,“華國鋒同志當主席不適當”。
陳云說:“那一天我跟先念同志到國鋒同志那里去的時候提出,國鋒同志要有自知之明,在畢生的工作里頭,加號是多少,減號是多少。加號指的正確的,減號指的錯誤的。我講了一句,希望國鋒同志珍惜已有貢獻,就是說,不要隨便丟掉已經有的這一點貢獻。”第三點,“我認為這件事不能再拖了。十二大誰作報告決定下來,哪個當主席哪個作報告。”
1980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一致通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通報》記載,華國鋒再次提出辭去現任職務,并要求在六中全會以前,不再主持中央政治局、中央常委和中央軍委的工作。中央政治局接受了他不再主持目前工作的意見。但是在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有關決定以前,華國鋒仍是中央的主席,仍要以中央主席的身份接待外賓。
鄧小平“設計”的“新老交替路線圖”
胡耀邦成為了華國鋒的繼任者。在1981年6月召開的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為新的中央委員會主席。這來自鄧小平和葉劍英的提議。經過十幾次的拒絕后,胡耀邦最終接受了他的新工作。
胡耀邦女兒滿妹所寫的回憶錄《思念依然無盡》披露,當時胡耀邦提了一個條件:“這個主席,只能當到十二大召開,作為一種過渡。如果要繼續干下去,要改主席制為總書記制,以確保黨的集體領導和團結統一。”
會后,胡耀邦跟中央委員們談話時也說,“我有責任向全會說明,有兩條沒有變:一是老革命家的作用沒有變;二是我的水平也沒有變。今天的胡耀邦,還是昨天的那個胡耀邦。”
從“文革”中走過來的胡耀邦,希望中國今后能避免類似的災難。“集體領導”,是他所支持的,另外還有“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在女兒滿妹的回憶中,胡耀邦曾經打算“成為黨內首先自覺退下來的一個”。
五年之后,又到六中全會召開時。《黨史博覽》雜志發表的《1986年,鄧小平李先念陳云密商“交班”》一文介紹說,在主持十二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局常委中,鄧小平、李先念和陳云三位都已進入耄耋之年。黨的領導集體必須盡快實現新老交替—1986年10月30日上午,鄧小平和李先念按約來到陳云家中,三人進行了一次長時間的談話。
三位老人單獨相會,這是很難得的事,身邊工作人員趕緊為他們拍了幾張照片。還沒等身邊的人忙完,陳云便將工作人員支出了辦公室。這次談話,意義非同尋常,從陳云的警衛員趙天元后來寫成的回憶錄《在陳云身邊的十年:一位偉人的晚年生活》(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中可以反映出來:
我剛走到值班室,電鈴響了,我又趕緊轉回,打開辦公室門,看到李主席已起身往門口走,見我進來,三位老人都高聲說:“煙,拿煙。”我趕忙向鄧小平的秘書張寶忠要煙……談話結束,鄧小平和李主席走后,我看見煙灰缸里有六個過濾嘴煙頭,鄧小平在80分鐘內抽完了6支香煙。
在這三位老人中,只有鄧小平一人抽煙。醫生早要求鄧小平盡量不要抽煙。可陳云、李先念都如此急迫地為鄧小平找煙,由此可見談話內容必定涉及黨和國家的重大問題。談話是秘密的,除了他們三人外,連身邊的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內情。
1987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發生重大人事變化,胡耀邦辭去總書記職務。
中央黨史研究室宣傳教育局副局長薛慶超撰寫的《鄧小平:中共新老交班“總設計師”》一文介紹說,在此之前,中央政治局已經按照鄧小平“設計”的“新老交替路線圖”,取得了新老交替的重大進展。
1982年的十二大上,348名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中,新當選的有211人。55歲的電子工業部部長江澤民成為中共中央委員。在新當選的中共中央候補委員中,最年輕的是胡錦濤,39歲,擔任甘肅省建設委員會副主任。
非常時刻的交班
1989年5月22日,晚間,北京召開了一個高級領導參加的會議。
庫恩在《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中寫到,鄧小平與8位高級領導人見了面,確定由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作出這一歷史性的決定花了5個時。江澤民當時已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多年。鄧小平隨后要求就任命以江澤民為總書記的新一屆政治局常委,進行正式表決。結果是全票通過。江澤民接到緊急通知立即趕到北京。
當鄧小平提出由他擔任總書記時,江大為驚訝。他表示了他對鄧的感謝和對黨的忠誠,保證他會做黨要他做的一切。“我擔心,”江說,“我擔當不起黨賦予的偉大使命。”
鄧回答道:“我們都支持你。我們將幫助你克服任何困難,你不必擔心。”當晚,江乘同一架飛機回到了上海。
《江澤民傳》寫到,“在靜靜反思的時候,江澤民自問剛才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這不是一場夢—鄧小平清楚地說明,元老們支持這一決定。但還沒有任何正式的或官方的決定;元老們仍在開會討論;中央委員會尚未投票—他們當中即便有人知道鄧的建議,也只有很少人—江本人顯然對此全然無能為力。任何事都可能發生。確實,一切都在不斷的變化之中。”
6月4日晚上,在中南海的一處深宅,李鵬總理、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等人開了一個很長的會。他們召來了中央顧問委員會副秘書長滕文生,以及另一名演講稿撰稿人,讓他們草擬一封給全國的公開信。
“會議是由李鵬主持的,江澤民幾乎一言不發”,滕文生回憶著這一重大時刻,“我了解制度的運作情況,很疑惑江澤民為什么會在那里。我完全沒有料到,一無所知。”
3周后,江澤民才正式選舉為總書記。6月16日,鄧小平跟至少8位元老與高級領導人見了面,向他們解釋為什么第三代的集體領導應當有一個“核心”,并確定這個核心應當是江澤民。
隨后鄧小平宣布了離開政壇的打算。“新的領導一經建立有秩序的工作以后,我就不再過問、不再干預大家的事情”。但鄧小平想要隱退并不容易。如果他退得太快,江可能會應付不下來。在此后的3年內,他仍然經常要依靠鄧小平的出面,有時還需要鄧進行干預。
《江澤民傳》寫到:1989年6月24日,江澤民作為新的總書記被介紹給全國。《紐約時報》報道稱,他“看起來有點悶悶不樂,眉頭微微皺著”,并補充道,“他可能正在思考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他所就任的職位危如累卵”。
全世界的中國問題觀察家都大吃一驚。許多人得出結論,他的任期將會很短。香港的一位消息人士評論說,他的基礎是“他的聲望,但這在中國算不了什么。他沒有像軍隊或國家安全部門這樣的機構支持他”。
其他人則看到了這一選擇的優點。“這個決定給人民帶來希望,”一位外國外交官指出,“至少,他可以和外國領導人握手。”一位中國問題學者做了一個有預見性的分析,他談到了前進所必須進行的妥協。“從平衡角度考慮,”他說,“他看按起來是個很好的選擇—他是對外開放的象征,同時又和黨的元老們合拍。”
這一年11月9日,鄧小平辭去了所有職務。新華出版社出版的《輝煌歲月:鄧小平的最后二十年》一書,記錄了鄧小平交班之后的第一個晚上—夜幕降臨時,鄧小平家中燈火通明。晚飯的時間到了,在家人的簇擁下,鄧小平來到餐廳。墻壁上,一排鮮紅的大字映入眼簾:“1922—1989—永遠!”
《江澤民傳》則這樣描述新一任總書記經歷交班之初的細節—“江澤民的好友沈永言,記得江在剛剛被提升的那段日子里,經常在深夜給他打電話。‘我們談了許多事情,沒什么大事,經常談論他如何適應其新生活中日常事務的形式與挫折。他處于來自方方面面的重壓之下,有時晚飯之后,他就會感到寂寞。他是同我們一樣的人。他的家人還在上海。’”
江澤民后來擔任了兩任總書記,于2002年十六大卸任總書記一職。
在贊許聲中和平地交班
2002年11月14日,十六大最后一天,黨代會的代表們用大紅選票選舉新的中央委員,用粉紅選票選舉新的中央候補委員。
庫恩在《江澤民傳》中寫到—
在2001年即將結束之際,北京的所有討論轉而集中在黨的十六大的籌備工作上,這一大會計劃在第二年秋天召開。大家所關注的問題是江澤民從1個、2個還是全部3個領導崗位上退下。
在計劃未來的權力交接時,中國的高級領導人,尤其是前任總書記江澤民和現任總書記胡錦濤努力使交接過程盡可能平穩、連續。中國現在是一個廣受尊重的國家,其經濟融入了世界經濟之中,動蕩的形象會造成損害,是不能容忍的。
但是謠言還是會經常出現,愈演愈烈,而且它們對于那些喜歡進行這種猜測的人來說有無盡的樂趣。各種謠言主要涉及江澤民在十六大之后的職位以及政治局常務委員會高級領導人的組成。另外一些傳言則試圖預測誰將在黨和政府中擔任何種要職。但是最后,大多數謠言都回到一點上:十六大之后江澤民的作用和真正的權力是什么?
……
11月8日星期五上午,2000多名正式代表、數十名特邀代表和數百名列席代表匯聚在人民大會堂,黨的第十六代全國代表大會隆重開幕。大會首先由黨的總書記做主旨報告。
報告之后,接下來就是人事問題,也就是由誰來管理這個國家。11月13日,舉行了一次初步投票以決定黨的新一屆中央委員會,這是一個關鍵的領導機構,所有的最高領導都將從其中選出。除胡錦濤外,其他現任政治局常委都沒有被列入候選人名單。這個引起無數猜測的問題終于有了答案。7名政治局常委中的6名,包括江澤民和比較年輕的李瑞環都要退休。
……
江還保留了最后一項榮譽:他留任了中央軍委主席一職。
即使是最知情的觀察家,都認為中國問題專家的預測“大致準確”。真正的難題并不是說出新一屆常委姓甚名誰,而是評估十六大后江的權力和影響力有何變化。
胡錦濤在中央委員會上發表的風格很高的就職演說也證實了這個觀點。在講話中,他保證在重大問題上將向前任“請教和聽取意見”。胡錦濤是在黨內領導人參加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說這番話的。
據這些官員稱,胡的用詞非常堅決,并非一般人想象中新領導人向前任領導人表達敬意時的敷衍態度。此外,新的領導層將這些正式簡報發送給黨的主要機關的高級干部,明確宣布江是新一代人的導師。
那天下午,江澤民和胡錦濤一同出現在人民大會堂宴會廳里,他們繞場一周,同2000多名代表中的許多人握手交談,照相機記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幕。這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刻。權力在贊許聲中和平地由一代交給了下一代。
……
2004年9月19日,江澤民辭去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的職務,經中央委員會決定,不出意料地由胡錦濤接任。胡錦濤成為中國無可爭議的領導人。在此過程中,全國一切如常,這是新中國的一次和平權力移交。胡錦濤的上任再一次明確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的至高原則,得到一致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