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中共十八大開幕當天,《人民日報》頭版以《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熱烈祝賀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為題發表社論,這是《人民日報》的慣例。
1949年以后,中國共產黨舉行過11次全國黨代會。《人民日報》在歷屆黨代會開幕日的報道可以告訴我們,從1949年到2012年,執政黨經歷了多少曲折,才贏得了“來之不易的政治局面”,也回答了領導人為什么會強調應該珍惜這個局面的問題。
中共八大
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次黨代會1956年9月15日在北京舉行,當天《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是《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定在今天開幕》。
這次黨代會邀請了世界各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參加。在“一邊倒”的建國初期,代表們的來訪顯然被視為重大事件—《人民日報》頭版用兩篇報道來講這件事情。中共領導設宴款待了來自四十六個國家的代表,其中甚至包括來自以色列共產黨的代表。
但是,并非所有希望參會的兄弟黨代表都這么順利,《人民日報》社論說:“由于美國現行壓制性法律的阻礙,美國共產黨不可能派正式代表前來中國。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原決定派第一書記野坂參三、書記宮本顯治為代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從日本政府獲得出國護照,因而不能前來參加大會。”
中共九大
從1969年的中共九大直至1977年的中共十一大,《人民日報》均未在黨代會開幕當天進行頭版報道。1969年4月1日是中共九大開幕之日,《人民日報》的頭版上最醒目的是“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澤東思想”的口號,頭版頭條是《毛澤東思想大普及斗批改運動搞得好》。
中共九大的第二天,《人民日報》在第三版刊出了主席團秘書處新聞公報。公報中特意提到:“紅衛兵中的黨員代表是頭一次參加黨的代表大會……他們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鍛煉,意氣風發,斗志昂揚。”
中共十大
1973年8月24日,中共十大開幕當天,《人民日報》的頭版還是沒有涉及這次大會。這個頭版上報道了北京一家機械工廠如何“總結經驗、深入批修、奪取新的勝利”和酒泉地委如何抓好干部的思想和政治路線教育。
據人民網的資料,周恩來在十大開幕時作了報告,但是,《人民日報》并沒有刊載這個報告。十大召開期間,《人民日報》始終沒有對會議進行報道。大部分報道都在關注另一場盛會—亞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請賽。
中共十一大
在1969年和1973年,《人民日報》的報眼是毛主席指示,而到了1977年8月12日十一大召開的這天,這個位置變成了華主席指示。華主席的指示是“農田基本建設是農業學大寨運動的組成部分,要把農田基本建設當做一項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來辦。今冬明春要大搞一下農田基本建設。”在這樣的指示下,頭版上的三篇文章都與農業有關。
其后的幾天,《人民日報》仍然沒有正面報道十一大的內容,比較多見的是基層群眾“乘東風鼓干勁創紀錄獻厚禮”—以抓生產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十一大勝利召開”。
中共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開,《人民日報》當天的頭版以《歷史性的轉變 歷史性的會議》為標題發表社論,對中共以往的歷史進行了總結。社論還特意強調了十二大將選舉新的中央領導機構,“可以相信,通過這次選舉,將有大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中青年同志參加中央委員會的工作,也將有一部分德高望重的老同志退居第二線,擔負起支持和幫助中央委員會的重任。因此,十二大不僅是一個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大會,而且在組織上也將是一個實現新老結合和交替的大會。”
中共十三大
從十三大開始,《人民日報》頭版對歷屆黨代會開幕的報道趨于一致—報道前一天舉行的十三大預備會議和主席團會議,發表社論,公布主席團、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等機構名單,還會在頭版的一角刊登“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實況轉播開幕式”的消息。
與以往的社論相比,1987年10月25日的十三大社論顯得尤為動情。比如,在開頭使用“10月的北京,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這樣的語句。文中還出現了類似散文的表達:“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經過十二大到現在,不過9年時間。9年,在人類歷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可是在中華大地上已經發生了多么深刻的變化啊!”
中共十四大
從十三大到十八大,只有1992年10月12日的《人民日報》在開幕當天的頭版報道了黨代會以外的內容。這個名為“新聞人物”的欄目說的是—《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今日起對我國進行國事訪問》。
十四大的《人民日報》社論以《重大的歷史使命》為題:“十三大以來的5年,是很不尋常的5年。這期間,我們遇到了國民經濟在加速發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遇到了1989年春夏之交發生的政治風波,遇到了歷史上罕見的洪澇災害,還遇到了國際政治風云的急劇變化。在尖銳、復雜的矛盾面前,我們黨堅定沉著,作出一系列重大而正確的決策,領導全國人民實現了社會穩定、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
中共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人民日報以《承前啟后 繼往開來》為題發表社論。社論中這樣說:“中國興旺發達的關鍵在黨,民族全面振興的關鍵在黨。我們黨所肩負的使命重于泰山,黨的十五大所承擔的任務光榮重大。我們相信,出席這次大會的兩千多位代表,一定能夠不辜負全黨同志的重托,不辜負全國各族人民的期望,把這次大會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動員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以改革發展的新業績迎接新世紀的大會。”
中共十六大
十六大不僅是新世紀中共的第一次全國黨代會,也被《人民日報》定位為“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會”。
在題為《與時俱進 開拓創新》的社論中,有和十五大時《人民日報》社論相似的表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黨肩負著人民的希望,人民寄希望于我們黨。來自各條戰線的2100多名代表,一定能夠不辜負全黨6600多萬黨員和全國12億多人民的期望和重托,一定能夠肩負起歷史和時代賦予的莊嚴使命,繼往開來,與時俱進,把黨的十六大開成一個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奮進的大會。”
中共十七大
到了十七大,《人民日報》頭版依然會刊登主要媒體將直播開幕式,不過媒體已經由十三大時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變成了“全國廣播電視、中央重點新聞網站”。
2007年10月15日,這次《人民日報》頭版的社論《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道路》沒有沿襲十五大、十六大社論中“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的說法,而是說:“黨肩負著人民的期望,人民寄希望于我們黨。我們深信,來自各條戰線的2200多名代表一定能夠不辱使命,不負重托,黨的十七大一定能夠取得圓滿成功,以昂揚向上、開拓創新的時代風采載入黨的光輝史冊。”
中共十八大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開幕當日的頭版與以往的一個不同是,報眼位置刊登了《胡錦濤致電祝賀奧巴馬當選連任美國總統》。
十八大社論在頭版上只出現了標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全文刊載于第二版。社論這樣評價過去的10年:“綜觀這10年,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歷史性成就和進步,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形成和貫徹了科學發展觀,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指導。”
對于十八大的“愿景”,《人民日報》是這樣表述的:為“高舉旗幟、繼往開來、團結奮進的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