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朋友幾乎都是微博控,我不認識的比如任志強、潘石屹,看起來也是微博控,作家、演員、導演、公知,幾乎人人微博控,這是一種病。我以前常問周圍朋友,你是微博控嗎,都說不是。但聊著聊著TA就開始刷屏。有個朋友曾經告訴我,他的生活被微博徹底糟蹋了,以前的習慣是關上電腦洗洗涮涮關燈上床打打鬧鬧摟著睡覺,現在就算關燈也會刷會兒。有一次他老婆急了,“要微博還是要我?”朋友才意識到責任,但手放對方脖子后的一剎那連刷幾次。老婆實在沒辦法,就和他一起仰面朝天或背靠背地刷,現在,這是他們的生活習慣。我和他開玩笑說,你這樣的人多了,中國就不用擔心人口增長了。有朋友借此推測,iPhone很可能是計生委和喬布斯一起研發的,后來他們又開發了三星……當然,這是玩笑,要不計生部門別發TT,發部手機就可以了。
這次長假,很想勸勸大家,包括我自己,把時間用來做些安靜的事,哪怕用來寂寞。我總有些擔心,那么多本來可以做很多好事的人,大部分時間在刷屏泡網,難道是個小問題?總覺得不對勁。這些刷屏泡網的是作家、藝術家、歷史學家、音樂家,還有教授,想想看,現在中華民族復興完成62%了,剩下38%靠誰,靠38肯定不行,還要靠大家,可你們卻把精力放在組織140個字上,怎么行。
當然,有很多理由可以解釋140字的流行,“中國不像一些國家,他們有很多表達渠道,中國人的表達長期被壓抑,言論出口只有網絡,網絡出口首推微博。”這是比較主流的解釋,但解釋不了瘋狂。我總覺得,瘋狂主要原因不是表達渠道過窄,而是這個渠道好用。想想過去的作家,寫本書多難,寫書能成名多難,成名還能感受到成名多難,感受到成名又能達到楊冪那種成名多難。
現在機會來了,140個字就可以讓幾萬、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人看到,140個字就能讓你站在廣場中央,140個字就可以讓人邊看邊尖叫。而你要想讓他們繼續看繼續叫,就得足夠刻薄足夠搞笑足夠愛國或足夠諷刺愛國。所以你必須制造罵戰,不是罵給對方看,而是罵給粉絲看。對方怎么想不重要,粉絲尖叫最重要,轉不轉發更重要。你付出的只是動動手指劃劃鍵盤,嘻嘻哈哈哼哼唧唧。想想,你是否太想成為STAR了。當你覺得自己是STAR,你就想變成BIG STAR,當你覺得自己變成BIG STAR了,你就想當SUPER STAR。你上癮了。
想想幾百年后,子孫們會不會奇怪?為什么上上上世紀,也就是公元2009年9月25日之后(新浪推出微博),中國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統統不見了''沒有偉大書籍,沒有偉大音樂,沒有偉大學者,只有政治報告和140字,140字,140字……140個字不是文宣,那是段子。我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腦子里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微博名人,當然,我知道,他們一定覺得我是在說別人,如果沒人對號入座,我就算說自己。再說一句,我真心覺得,我們不應該把時間放在編段子、轉段子、看段子上,成千上萬的“粉絲”絕對是假象,他不會和你生活,也不會和你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