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工人蹲在地上,用頭部裝有細鋼絲的電鉆刷,清除粘在天安門廣場上的口香糖——這是十一國慶長假之前的廣場一幕。作為國家臉面的天安門廣場,平日客流量動輒幾十萬的場面之下,各種遺撒垃圾在所難免。
但今年十一假期來到廣場的游客,可以坐在地上,來檢驗一下這里的衛生狀況。因為北京市政部門早在國慶前夕就表態說,要通過大規模的環保整治,確保露出廣場的條石地面本色,達到“席地而坐”的標準。
那么,在日常情況下,給天安門廣場“洗臉”,要花多少錢?
每天花2.5萬元“洗臉”
定期清洗國家臉面,既是政治任務,同時也被納入了政府采購范圍——政府部門會每年進行公開政府采購,透過招標的方式,來確定哪家保潔單位有資格來清洗國家臉面。
中國政府采購網公布的招標公告顯示,天安門地區管理委員環境衛生管理處是這項服務的采購單位,具體的采購代理工作,則由北京希地環球建設工程顧問有限公司完成。2012年的招標公告表明,這項采購的年度經費預算約876萬元。由此推算,一天的保潔費用接近2.5萬元。
公告也劃定了需清洗范圍的準確尺寸——284923平方米,這里已經包括了廣場地下通道的面積。也就是說,天安門廣場平均每天每平方米的清洗成本,約為8.8分錢。
這樣的財務支出,只占到天安門管委會全年預算的很小一部分。天安門管委會公布的2012年預算顯示,其全年支出預算超過2.38億元。廣場上的LED顯示屏一年的運行支出,就達到1600萬元,是保潔費用的一倍。
與大多數清洗采購項目不同的是,天安門廣場需要保潔單位能夠24小時作業。而且,特別強調要有清洗口香糖等地面污漬的能力。再者,就是每年要能進行兩次大規模的專業的清洗,時間在五一、十一假期前后進行。
歡迎大學生“客串”保潔工
為天安門廣場做“深層護理”的也不一定全是保潔工人,在春節這樣工人集中返鄉的時間段里,也會有大學生來廣場上做兼職,清掃天安門廣場。
《北京青年報》報道說,2008年春節就有十余名大學生來到天安門保潔作業隊,做起了清潔工。他們來自河北廊坊等地的高校,是被貼在學校布告欄上的招聘廣告吸引來的。
春節期間的工作相對輕松,這些兼職清潔工被安排住在離天安門廣場16公里外的集體宿舍,每天撿拾垃圾的重量在20余斤,而五一、十一假期,每名清潔工每天的工作量是幾百斤。
經過一個月的兼職工作,學生們拿到了800元的工資和400元左右的獎金。回程行李里,還多了一張社會實踐證書,這是天安門保潔作業隊發給他們的。這讓學生們感覺到,“畢竟我在天安門這樣的地方工作過。”
民企主動免費來洗地
一些民企也懷著相似的想法,希望能參與到天安門廣場的“深層護理”工作中,來尋找存在感。
1999年天安門廣場整體改造時,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由天津一家民企負責清洗。
早在1998年底,該公司總經理就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申請,承諾不要國家一分錢,義務為人民英雄紀念碑進行全面清洗。不久,天安門管委會在對他們提交的申請報告和施工計劃方案進行審查后,決定把這一任務交給這家公司。
由于常年缺乏養護,紀念碑基座浮雕上,殘留著落成四十余年來的污漬。工人需要先刷上一層清潔劑,然后將紙敷悶在浮雕上半小時,再用清水沖洗幾十遍。每人每天只能沖洗出一平方米的面積。
隨后這家公司又參與了廣場地面石材以及天安門城樓漢白玉扶欄的養護清洗。在養護廣場石材地面時,他們發現石材地面之下有25厘米混凝土,在雨天極易積水的情況下,積水會將混凝土中的硅酸鹽成分帶入石材,使廣場地面變“花臉”。所以這家公司又對廣場石材進行了防水養護,在14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貼上了一層“面膜”。這一切也都是義務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