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官員”是老話題,最近有了新報告。
正義網絡傳媒研究院發了一份《2003—2012官員輕生事件檔案》(以下簡稱報告),總結自2003年來120名自殺官員(含未遂)的特征,包括死亡原因、所在部門、分布地域以及歷年人數增減。
根據報告,官員輕生的第一大原因是胃病、腎病等身心疾病,占26.67%;由工作產生的心理壓力是第二大原因。說具體點是,官方認定自殺、經自殺官員遺書透露為不堪忍受職務調動、工作壓力、問責壓力、接受反腐敗職能部門調查等來自仕途壓力的共26起,占總數的21.67%。
《南方周末》曾報道,“向上爬”時都會遇到壓力,崗位“僧多粥少”,潛規則“云里霧里”。而就官員的級別而言,越往高層,心理壓力越小,處級以下比處級以上壓力更大;30歲至50歲區間的壓力更大,他們是處于“夾心”層的中層干部,這些人心理健康狀況最差。
除此之外,部門不一樣心理壓力也不一樣。報告說,除有18位地方黨委、政府正副職官員外,政法系統官員自殺人數排第一,占總數的13.33%。往下的則是國土、教育、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和金融部門。
法院是典型“忙到哭”的地方。廣東省東莞市一個被媒體稱為“最忙”的法院,其法官在生病住院的九十多天里,偷偷跑回單位開庭——沒人可以為他分擔工作,“每個法官手上都有一堆案件,都做不完”。
紀檢部門的壓力也容易被理解——總是得罪人,但又面臨很多誘惑。2011年,河南省洛陽市公安局紀委書記張廣生從自家33層的樓頂,跳樓自殺。要是不跳樓,他將在全市的通報會上公開檢討——在行風評議活動中,洛陽市公安局排名倒數第一。
而死亡原因所占比例最高的,則是“官方認定為自殺、但未通報具體原因”的情況,這個數字是48.33%。
這些“不詳”的原因有多種分析。報告說,《刑事訴訟法》規定,犯罪嫌疑人死亡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所以官員在反腐調查前后自殺,調查往往會中斷,死因則低調處理或不了了之。而《中國經營報》曾援引一位紀檢系統人士的話說,在其接觸的地方官員自殺案件中,有超過50%以上涉及紀律問題與腐敗行為。
報告里還有兩個數據表,從2003年開始,輕生官員人數呈逐年上升之勢;而從所在單位的地域分布來看,中國大陸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除北京、西藏、新疆、內蒙古外,“官員輕生”共涉及27個省(市、區)。其中,浙江最為集中,共計1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