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慶長假,算上雙休日,國內股市和期貨市場將有近10天暫停交易。我不禁為此而煩憂——那些重度理財愛好者如何是好?
但我多慮了。銀行不會坐視讓任何人的錢閑著而不理。它們會適時推出超短期理財產品。
這類理財套餐,期限一般在7天至1個月不等。它們會號稱,讓你在和錢一起休假期間,獲得比銀行利息略高的收益。在今年8月底,根據金牛理財網的統計數據,超短期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年化利率為4.21%左右,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上限。
所謂“年化收益率”,是把當前收益率(日收益率、周收益率、月收益率)換算成年收益率來計算的——這樣數字會比較好看。比如,一款7天年化收益率為4.21%的理財產品,認購10萬元,實際上收到的利息是100000*4.21%*7/365=80.7元。別天真地以為是4210元。
另外,這4.21%也只是預期的收益率而已。不過,這種理財產品的確還是相對安全的。因為銀行一般會拿這些籌到的短期資金去投資國債、政策性金融債、央行票據、債券回購以及部分信托項目——總之是些可靠的項目。
商業銀行一直都很熱衷于發行超短期理財產品。因為它關乎銀行的攬存。超短期理財產品能在某個特定時間點大量提高銀行的存款數量。而存款數量正是評估商業銀行的一個重要標準。
去年銀行為了攬存曾經大量提高超短期理財產品的收益率,被銀監會禁止了一段時間之后,年化利率開始趨于正常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