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為什么你的數本小說都以交通工具為載體?
韓松:中國古代社會是不動的,時代不會變,皇帝之后是皇帝,推翻皇帝之后,還是皇帝。人也不動,待在村子走到很遠很難。交通工具來了,整個時代變了,思維方式都變了。它會動,跟時代的發展是一致的。它讓人迷戀,總能發生沖突,就跟這個國家一樣。
①:在你所構建的坍塌的世界里,為什么有那么多性愛場景?
韓松:性愛是宇宙的本質,宇宙需要繁殖。人類繁殖,不知道達到什么目的。看得見的目的是生育,把自己的基因傳下去,一代人完不成的任務,下一代人再來,但任務是什么,不知道。
①:寫作和在體制內工作,會讓你有分裂感嗎?
韓松:沒有,不光是我的工作,教師在大學里教書,課堂上跟學生說的和自己在網上說的,都不一樣啊。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要求,現代社會的人會有很多復雜的身份。我覺得不分裂,但太忙,沒時間寫小說。我有好多點子,就是現在不上班再寫20年也寫不完。
①:如果世界末日真的來了你會做什么?
韓松:回重慶陪著家人待著,寫幾篇科幻小說。所有科幻小說家想象的世界終于來臨了,我會很開心。
①:中國這20年間科幻寫作環境有什么變化?劉慈欣走紅后,科幻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了吧?
韓松:就算劉慈欣紅了,科幻小說仍然很邊緣。你看那些寫奇幻、恐怖小說的,蔡駿隨便寫一本,他的銷量和人氣我們沒有法比。但現在各種文學都多了''整個環境放松很多。
①: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變化?
韓松:市場行為吧。我覺得現在喜歡科幻的人多了。我剛到新華社工作的前十年,沒有遇到一個人說喜歡科幻。整個社會變了,現代工業是80年代后開始的,現代化的思想,現代化的產品,宇航員到天上去,這些對人的影響越來越大。人是碳組成的,而喜歡科幻的人是硅組成的。這代人緊緊跟硅結合在一塊兒。
①:為什么科幻要追問終極問題?
韓松:現在我們用的東西都是西方人發明的,當時有批人發瘋追問終極問題。這才有相對論、量子力學,科技發展帶動工業化,進而出現手機、互聯網。終極追問并不是虛妄的,想象力跟現實有關系。
①:你寫科幻小說最終極的追問是什么?
韓松:我覺得生命太短暫和偶然。宇宙存在了140億年,為什么我沒有存在在恐龍的時代?我在此時出現是有原因的,死亡之后我的意識仍然會存在,不然生命太偶然,沒有意義。人死之后還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還會有我存在,意識不是消失,總要有一個我,我不知道為什么,但肯定是有我的,不然生命太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