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是怎么來的?為什么人類的血液會分成四種不同的血型?這些問題,現在科學家們還無法回答。但經過研究,已經可以確定,我們的四種血型是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由于不同的環境、氣候和地區差異的影響而逐漸形成的。當人類遷徙到新的環境中之后,因為新的食物提供的營養成分與過去不同,人的消化系統和免疫系統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這些都會影響到人類的體質,人們的身高、體型、膚色包括血型都會有所變化。
在所有的血型中,O型血的歷史最為悠久。它大約出現于距今6萬到4萬年之間,當時的人類吃的\"飯\"很簡單:野草、昆蟲和從樹上掉下來的果實。后來,人類慢慢地學會了打獵,開始食用其他動物的肉。有的科學家認為,這時地球上大部分人的血型都是O型的。因此,O型血又被稱為\"狩獵血型\"。以中國為例,在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黃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陜西等地,O型血的人口比例最高。這也說明,這里的人確實是中原大地上最古老的居民。
到了距今2.5萬到1.5萬年之間,出現了A型血的人。看來,A型血的形成和人類的食譜變成了雜食有關。在這一時期,農耕成為人們的主要生產方式,野鳥野獸開始接受馴養,變成了家禽和家畜。平時,人們既可以吃到自己種出來的糧食、蔬菜、水果,又可以時不時地殺兩只雞、一頭豬,做點肉菜,調劑一下食譜。直到現在,在西歐、日本等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A型血的人在人口中占的比例較高。所以,A型血又被稱為\"農耕血型\"。
B型血出現在約距今1.5萬年前。當時一部分原始人類從熱帶草原遷徙(xǐ)到了寒冷而貧瘠的喜馬拉雅山一帶。氣候的變化可能是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天冷,人就得多吃肉、喝奶,來為身體提供更多的熱量。因此這種血型占多數的民族大多是游牧民族。這種血型一開始出現在蒙古人種身上,隨著他們向歐洲大陸遷徙,東歐人口中這個血型的比例也非常高。相對于O型血和A型血的人來說,B型血的人身體素質要強一些,對環境變化的適應力也比較好。這些都是游牧民族的體質特征。所以,B型血被稱為\"游牧血型\"。據推斷,在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如鮮卑、契丹、匈奴等族群當中,B型血是主要的血型。今天,在蒙古族、滿族等北方民族當中,B型血的人也是占大多數的。
在四種血型中,AB型出現得最晚,距今還不到1000年的時間,是A型血的農耕民族和B型血的游牧民族混血之后的產物。他們的人數也相對較少。例如在中國,AB型血的人只占總人口數的5%,而且大多集中在長江流域。但是,AB血型的人繼承了A、B兩種血型的抵抗力,他們的免疫系統要更強大一些??磥?,他們還真是\"優化組合\"的產物呢!
按照這個道理,隨著地球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生活方式的變遷,將來完全有可能\"進化\"出一種新的血型。帶有這種新血型的人可能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能夠適應已經被污染的自然環境,以便在人口過于稠(chóu)密、自然資源接近枯竭的世界上生存下來。而原來這四種血型的人,哼哼,恐怕就很不妙啦。如果他們的基因和免疫系統無法適應新的環境,他們就很可能被自然界所淘汰!唉,希望這樣的事情永遠不會發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