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盤點過去是為了展望未來,更好地迎接機遇和挑戰。
從總體上看,三網融合正按照總體方案及試點方案的部署前行。作為文化體制改革政策開始落實之年,2012年注定將成為攻堅之年,值得期待的一年。
在此,本報特約行業內專家,就三網融合大背景下、2011年有線電視網絡行業的整體情況做出總結,并對未來一年的發展進行展望。
2011年,“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有線電視網絡行業在三網融合的背景下穩步推進,加速演變。在用戶發展、數字化轉換、雙向改造、網絡整合、業務開發等方面,有線電視網絡行業在過去一年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時也面臨更大的改革壓力以及更多的競爭威脅。
資本市場頻拋橄欖枝,統計數據再創新高
在雙向改造方面,據格蘭研究的數據,截至2011年6月,有線雙向網絡覆蓋用戶超過5700萬戶,滲透用戶超過1200萬戶,雙向網絡改造覆蓋率超過30%,滲透率超過6%。在網絡整改之后,推出有利于提升用戶ARPU值的業務是有線運營商的當務之急。為此,有線網絡運營商開始從多方面努力。2011年,這方面的主要亮點包括高清互動、3D頻道、OTT業務等。
用戶數量持續增長
據廣電總局統計,到2011年底,全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達到20152萬戶,首次突破2億戶,較2010年增長6.79%;數字電視用戶數11455萬戶,首次突破1億戶,較2010年增長29.15%(見圖1)。
“十一五”以來,有線電視用戶數年均復合增長率7.76%,數字電視用戶數年均復合增長率75.13%,呈持續增長趨勢。
網絡改造穩步推進
在數字化方面,據廣電總局的統計,全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數2011年凈增2585萬戶,凈增量為歷年最多,年底時數字化程度達到56.84%,比上一年提高9.84%。
在雙向改造方面,據格蘭研究的數據,截至2011年6月,有線雙向網絡覆蓋用戶超過5700萬戶,滲透用戶超過1200萬戶,雙向網絡改造覆蓋率超過30%,滲透率超過6%。中廣研究數據顯示,到2011年6月,雙向覆蓋用戶已到達6570萬,占數字用戶的74.7%。作為參與三網融合和運營轉型的前提,各地正在想方設法加快雙向化改造進程,并逐步由中心城區向外圍擴展,年底雙向覆蓋用戶數預計已超過7000萬。數字化、雙向化率的提高,為有線網絡參與三網融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NGB方面,繼上海“NGB應用實驗室”和杭州“NGB融合業務創新實驗室”之后,“NGB媒體云業務實驗室”于2011年11月在重慶設立,NGB探索實驗進一步鋪開。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都開展了NGB示范區建設。上海則在2011年底宣布完成100萬戶NGB覆蓋。NGB建設取得突破,初步具備規模化發展基礎。
業務形態更加豐富
在網絡整改之后,推出有利于提升用戶ARPU值的業務是有線運營商的當務之急。為此,有線網絡運營商開始從多方面努力。2011年,這方面的主要亮點包括高清互動、3D頻道、OTT業務等。
高清電視是有線電視網絡現階段最具優勢的業務。2011年,高清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發展,部分地市還通過免費更換機頂盒或寬帶、整轉等捆綁實現了高清互動業務的規模化拓展。
2010年問世的3D電視機,到2011年銷量接近1000萬臺,為3D頻道的開播奠定了基礎。2011年10月17日,廣電總局科技司與傳媒司聯合召開了3D電視頻道籌備工作座談會。3D頻道由央視和北京、上海、深圳、江蘇、天津共6家電視臺合作開辦,采用衛星覆蓋,通過有線接收后采用高清頻道播出。
隨著智能終端的飛速發展和在線視頻的快速增長,有線電視開始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為應對影響力日益擴大的網絡視頻,同時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國內部分有線運營商,如天威、歌華、華數等已在2011年開始試水OTT業務。
在寬帶及其他三網融合業務方面,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嘗試,但由于受制于互聯網出口、互聯互通、IDC等的影響,發展非常緩慢,有線網絡的帶寬資源無法充分利用。目前全國的有線寬帶用戶不足500萬,滲透率遠遠低于雙向網絡的覆蓋率,且分布零散,收益較低,暫時還難以走上規模發展之路。要在整體上實現從“看電視”到“用電視”,還有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
資本市場“漸行漸近”
有線網絡運營商的網絡改造與整合需要大量的資金,資金短缺問題非常突出。上市或引進行業外投資是重要的融資渠道,然而這并不利于全國性網絡整合,主管部門對此的態度又不甚明確,因此有線網絡行業過去一直與資本市場和業外投資者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但近年來已逐漸有所改觀,出現了不少亮點,比如廣電網絡、深圳天威、楚天數字等案例。2011年,先后有浙江華數成功借殼上市,廣東引入戰略投資,電廣傳媒收購保定百世開利有線廣播電視綜合信息網絡有限公司49%股權,天威收購了天明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吉視傳媒IPO獲得通過等喜訊傳出。此外,據傳湖北楚天、廣電有線等也在積極謀求上市。與資本市場的結合,將進一步加快有線網絡的改革和發展。有線網絡步入資本市場,今年或許會有更大的步伐。
三網融合進度不給力,跨業競爭蓄勢待發
廣電方面開展的寬帶業務發展緩慢,其他電信及互聯網業務幾乎沒有進展,省網整合還在推進中,國家級公司一再推遲掛牌。電信方面的IPTV發展較往年快,但推進過程仍不太順暢。總體上,三網融合試點進展低于預期,目前仍落后于國家三網融合方案預定計劃。
網絡整合再次推遲
省級網絡整合步伐2011年明顯加快,到年底時已有26個省基本完成了整合。然而,各省情況不同,整合難度、整合方式和整合進度都有較大差異,部分省份目前只完成了形式上的整合,實質整合及縣級以下網絡的整合還需要一段時間。原本預期2010年完成的全國省網整合目標再次推遲,“一省一網”的格局可能在2012年才能最終形成。
達成全國一張網是有線網絡行業多年來的一個夙愿,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是國家三網融合總體方案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廣電總局在2010年8月成立了籌備組,研究制定了組建方案。然而一年多時間過去了,至今仍未能正式成立。作為國有大型文化企業,國家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組建面臨企業定位、注冊資金、管理權屬、網絡整合、網絡互聯、業務運營等眾多難以在短時間內理清和解決的問題,組建任務相當艱巨,延遲掛牌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對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組建有著明確要求,十七屆六中全會也再次進行了明確。隨著試點時限的臨近及各地省網整合的完成,國家級有線網絡公司有望在2012年掛牌成立,然而要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的目標,仍然任重道遠。
三網融合低于預期
按照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的安排,2011年8月應該完成第一階段試點及其總結,9月開始進入第二階段試點,但期間一直沒有動靜,直到年底才公布了第二批試點地區的名單。
縱觀第一階段試點,在首批12個試點地區中,各地市都制定了試點方案,融合雙方(廣電與電信)都加快了網絡建設和改造,嘗試了部分融合業務和業務合作,創造了“武漢模式”、“上海模式”等融合方式。
客觀地說,在第一階段試點期間,融合雙方在廣電、網絡以及電信方面都向前邁進了一步,但雙方都各有側重,各自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彌補自身不足和鞏固自身領地上。因此,在業務雙向進入三網融合試點方面,實質性進展不多。廣電方面開展的寬帶業務發展緩慢,其他電信及互聯網業務幾乎沒有進展,省網整合還在推進中,國家級公司一再推遲掛牌。電信方面的IPTV發展較往年快,但推進過程仍不太順暢。總體上,三網融合試點進展低于預期,目前仍落后于國家三網融合方案預定計劃。
產業競爭山雨欲來
近幾年來,IPTV、互聯網電視和網絡視頻等視聽新媒體的快速發展,正深刻影響著視頻內容的傳播方式,改變著用戶收看視頻的習慣。隨著帶寬的迅速提高,大視頻競爭格局初步顯現,多種視頻新媒體逐漸兵臨城下,對電視屏幕虎視眈眈,有線電視網絡核心業務面臨的威脅正與日俱增。
2011年,全國IPTV用戶規模預計超過1300萬,比2010年增加約500萬,是歷年來用戶數增加最多的一年(見圖2)。IPTV用戶在2011年的快速增長,主要得益于三網融合的推進。隨著第二批試點地區的啟動、電信帶寬提速、以及CNTV與百視通的言和,IPTV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傳輸內容與質量也會有進一步提升。
電視一旦接入互聯網,棲身互聯網的電視節目、網站視頻等就可由用戶選擇收看,對有線電視的沖擊不言而喻。主要由家電廠商推動的互聯網電視及智能電視,盡管在嚴格的監管下歷經波折,依然披荊前行,2011年的互聯網電視機銷量預計超過千萬臺。由視頻網站和機頂盒廠商等推動的互聯網電視機頂盒,也在2011年浮出水面,擬將互聯網上的視頻推向電視屏幕,同時各種山寨盒子也趁機充斥市場。
為應對互聯網對接電視的新形勢,廣電部門在2011年先后發布了《關于嚴禁擅自設立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和非法生產銷售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的通知》、《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的通知》(181號文件),同時向中國網絡電視臺等七家頒發了互聯網電視集成業務牌照。這些措施初步規范了電視的互聯網之路,互聯網機頂盒已成合法化。盡管目前“門窄路不寬”,但蓄勢待發之勢已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