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第十一屆五次會議于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全國政協委員、神州數碼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帶著自己的4份提案前來參會。與往次不同,本次郭為的政協提案由一個增加至多個,內容涉及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立法、通過信息化保障農民工權益、加強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自主創新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四個方面。
2008年第一次參加兩會,郭為就認為,作為科技界的委員,應該把對于創新的思考和反思傳遞給業界,“這是我的職責所在。”郭為說。
為了集思廣益,郭為還在公司內網社區上建立了構想博客,并把自己的提案放在上面,向全公司1.6萬名員工征求意見和建議。
智慧城市
是創新發力點
在去年的提案中,郭為曾提出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今年,“創新”再次成為他兩會提案的關鍵詞。
“2005年,全國科學大會明確提出,要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創新型國家。”在郭為看來,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如果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僅依靠加工和貿易,根本無法抵御經濟波動。“所以,大力提倡和推動全社會的企業自主創新,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必須要呼吁的問題。”
去年,郭為的提案送到了科技部并獲得了答復,“我當了幾年政協委員,年年都提創新,因為這個問題提多少次都不過分。”今年,郭為再次提出,智慧城市是自主創新的重要發力點。
“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技術的融合決定了我們如何發力和創新。智慧城市將是未來5#12316;10年的創新點。”郭為表示,城市在發展過程中,雖然給老百姓帶來很多好處,但也帶來了更多的社會矛盾。這包括就醫、就業等民生方面的矛盾,也包括交通、環境等城市現代化管理的矛盾,以及產業升級的矛盾。“信息技術完全可以幫助城市解決或者通過信息技術的創新,共同解決城市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和矛盾。”
從去年兩會開始,智慧城市的熱度一直持續到現在,全國已有上百個城市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方案,各地政府、電信運營商、終端廠商、軟件提供商、應用及內容提供商等,都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智慧城市產業中。
早在2010年,郭為就在國內率先提出以“融合服務”為特征的智慧城市戰略。他認為,智慧城市建設能夠有效轉變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極大的激發企業自主創新潛能,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空前機遇。智慧城市的建設將直接關系到行業及信息產業安全,如果處理不好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自主創新問題,信息產業將會受到嚴峻挑戰。“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深度融合,要充分將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場‘無形之手’充分融合。”郭為說。
他還建議,支持和鼓勵智慧城市領域內的國內領軍企業建立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智慧城市創新聯盟,并建設智慧城市所需的多層次金融體系,促進智慧技術、智慧產業與金融資本之間的良性互動。
信息立法
保障數據安全
2012年,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已經突破5億大關,隨著信息網絡技術在社會的廣泛應用,個人信息濫用和個人隱私泄漏現象日益嚴重,個人信息的保護與網絡環境的安全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反思隱私信息泄漏事件,僅依靠技術手段和道德的譴責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缺乏法律約束已經嚴重制約我國與互聯網相關的政府服務、公共服務和商業服務的發展。”郭為說。
在這一背景下,郭為在兩會上提出《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為互聯網服務保駕護航》的提案,從4個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建議措施,倡導通過國家立法來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主權,保障國家信息安全和互聯網服務的健康發展。郭為認為,國家制訂了物權法、知識產權法,在個人信息主權上也應該立法,切實保護個人信息主權,有利于將互聯網變得更加可信。
郭為在提交提案前進行過不少相關調研,并曾出國訪問。他發現,美國、韓國、新加坡和歐盟等許多國家政府都在加緊制定本國的網絡身份戰略。因此他提出,我國也應當著手建立起自己的網絡公民身份體系。“安全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而可信網絡的前提條件是實名制。”
郭為的提案在兩會上引起了代表委員們的熱議,隨即關于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觀點也成為今年兩會期間最熱門的提案之一。近日播出的央視3·15晚會也重點曝光了個人信息安全領域存在的問題,使公眾對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的關注度繼續升溫。通過立法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主權的安全,已成為我國經濟信息化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