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信息化領域,如今有一個比較時髦的詞叫“落地”。將云計算落地,將虛擬化落地,在各種場合我們幾乎都能夠見到這個詞。那么,何謂落地?
實際上,在IT產業中,落地這個詞所代表的,就是通過具體的工作,將技術落到實處,讓其生根發芽,最終推動企業和機構的業務發展。換句話說,也就是將技術轉化為應用價值。
現在,這一理念不僅已經貫穿了IT行業,而且也成為了通信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多方通信3.0,就是在落地的概念中孕育出來的。
拓展業務 雪中送炭
上海會暢通訊股份有限公司CEO黃元庚曾這樣表達自己對信息技術的看法:“當今社會技術的發展已經‘供應過剩’,而服務才能夠最終見到價值。”不過,正如同只有通過辛勤的勞動才能收獲果實一樣,服務的真正實現也并不是簡單地將產品和解決方案交付給用戶。這種做法,并不能實現真正的技術落地。
對于很多已經擁有成熟IT和通信系統的用戶而言,單純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交付模式,早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當前的應用需求。一方面,企業在業務發展上遭遇了瓶頸,迫切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另一方面,企業已經擁有了成熟的信息化應用體系,再引入新產品或者解決方案的效果難以評估。這時候,企業迫切需要能夠有人來為企業未來的信息化建設提供足夠的建議,由此繼續推動業務穩步前進。
這種提出建議的模式,實際上就是多方通信3.0的核心:咨詢。目前,無論是IT行業還是通信產業,無論是中國企業還是國際性機構,都已經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咨詢服務。會暢通訊大客戶拓展經理朱泳漩認為,多方通信3.0理念在這一時刻出現并為業界所接受,對希冀改進業務流程溝通方式的用戶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對于多方通信的老用戶,我們會通過對用戶的業務咨詢和分析,了解他們正在哪些業務中應用相關產品,還有哪些流程可以采用多方通信產品,進而生成相關報告。”朱泳漩表示,“很多用戶都只是在用某一種或者兩種多方通信的形式,而實際上多方通信的產品是非常多元化的。”
為了更進一步闡述多方通信3.0的核心內容,朱泳漩還講述了一個案例。某家制藥企業一直都是會暢通訊的用戶,近期這家企業想要拓展二三線市場。原本的拓展策略是按照傳統的方式,比如舉行客戶會議、邀請專家演講等,不過,在會暢通訊對其市場規劃進行咨詢和分析后,為這家企業提出了利用多方通信產品來進行市場拓展的提案。“最終,這家制藥企業的市場拓展收獲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同時將原來用于線下活動的各類成本縮減下來。”
讓平行線“交匯共生”
目前看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將企業業務構建于信息化建設之上。不過遺憾的是,盡管業務發展與信息化實施程度密切相關,但是在很多企業中,IT部門與業務部門似乎就如同兩根平行線一樣,沒有任何溝通和交集。每個部門所負責的業務,也都是獨立進行。由此造成的結果是,IT部門并不了解企業應用的實際需求,而不能對應用形態進行有效的評估。同時,項目的實施效果也沒有辦法提前做到預估。
在朱泳漩看來,多方通信3.0解決了這一問題。在業務梳理中,多方通信3.0摒棄了只同企業IT部門接觸的傳統單線模式,而是從企業業務部門、IT以及采購部門三條線進行項目評估,跟隨用戶對多方通信應用的業務流程以及使用習慣,這其中包括用戶對音視頻會議的使用頻率、使用時長、連接哪些業務節點、參與人數等。最后,多方通信3.0會利用從不同部門匯集到的數據,套用計算模型進行技術支持,并生成一份包括業務流程縱覽、是否存在應用問題、問題解決方案、預期受益、成本花費等內容的報告。通過這份報告,企業可以清楚地得知多方通信技術在業務中的應用情況、產品優劣勢、需要改進的使用習慣以及其對業務的影響等。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有可能會碰到企業需要保密的業務部分。對此,多方通信3.0的咨詢過程是可以繞過的。實際上,多方通信3.0最主要的目的是以節省時間和成本為出發點,重新審視業務流程,而并不觸碰業務實際操作。“從外部獲取信息來了解企業業務是比較‘虛’的做法,并不能真正了解用戶需求。而很多時候,用戶也不了解自身的需求所在。”朱泳漩說,“對于多方通信3.0的作用,有個比較量化的概念:如果用戶在沒有應用多方通信的情況下能夠實現‘投入三成受益六成’,那么在進行咨詢和部署后能夠達到‘投入四成收益八成’的效果。”
據了解,多方通信3.0的實施過程在一個月左右。“在我們的實施經驗中,多方通信3.0的概念在大企業中推廣起來比較容易。”朱泳漩表示,一般大型企業的辦公機構會跨地域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地區,機構和人員比較分散。在這種情況下,協調業務資源的情況屢有發生,就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多方通信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當使用過一段時間多方通信產品后,隨著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展,企業用戶也自然會產生出新的定制化的需求。“用戶的業務系統越復雜,就越需要咨詢。”
多方通信3.0對于業務咨詢的強調,同當前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在這一大方向下,“落地”這個詞更有實踐意義。我們曾聽過一個詞叫“像用水電一樣用IT”,其實,我們也可以“像用水電一樣用多方通信”。
對于很多已經擁有成熟IT和通信系統的用戶而言,單純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交付模式,早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當前的應用需求。一方面,企業在業務發展上遭遇了瓶頸,迫切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撐;另一方面,企業已經擁有了成熟的信息化應用體系,再引入新產品或者解決方案的效果難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