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山東正式邁入區域GDP“4萬億俱樂部”,進入經濟發展第一梯隊。與此同時,全球性的經濟放緩也給山東企業帶來重大挑戰。一方面要承受勞動力和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另一方面還要保持快速的發展勢頭。在區域的變化中重新定位,山東企業尋找著全新的內驅動力。
2012年7月,《計算機世界》報“信息化九州行”進入山東,走訪了包括裝備制造、石油化工、醫藥流通與生產等行業在內的多家企業。
信息化已然成為山東企業下一個利潤的制高點。
虛擬化、云計算、物聯網,IT全面創新。
業務流程、盈利模式、企業架構,顛覆已然上演。
IT牽手“精益”
“精”即精益求精,“益”即利益最大化,降低成本,縮短時間,追求標準化,“精益”理念的背后是底層自動化與信息化的高度融合。
2009年10月1日,張合清坐在電視機前,手心攥出了一把汗。當軍用汽車從天安門廣場上檢閱而過,這位在濱州渤海活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濱州活塞”)工作了20多年的老CIO,已然感受到了自己工廠生產的活塞在那些嶄新的發動機里往復運動的頻率。
與克萊斯勒、福特、康明斯等世界頂尖汽車制造商、動力設備制造商合作,濱州活塞讓它們“又恨又愛”。據了解,憑借技術、產品質量、產能和海外市場的先發優勢,濱州活塞在全球汽車生產供應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皣鴥仁袌龊蛧夥蓊~被我們大量占據,他們處于虧損的狀態;到中國想和我們談合作,我們不會在優勢產品和技術研發上被人控制。濱州活塞的生產目標就是‘做別人做不了的產品,做高附加值的產品’,進入世界活塞制造業第一梯隊。”張合清告訴記者,高附加值的產品來源于“精益生產”的理念,而信息化就是默默站在生產背后的巨人。
“沒有自動化,信息化不可能!沒有信息化,自動化將成為孤島。”在張合清看來,信息化不只是要上線ERP、CRM、協同辦公等具體項目,而是要看信息化是否更深入地和生產過程、生產線、設備聯接,物聯網、云計算相融合,要看信息化本身是否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工具和手段。
在濱州活塞的生產車間里的計算機顯示器上,每一個訂單參與生產的人員信息一目了然。為了保證敏捷制造和精益生產,每一個產品都被賦予了一個身份,通過統計過程控制(SPC)系,可以清晰地看到精鏜銷孔、精車止口等生產環節的產品在線檢測情況。一旦產品被檢測不合格,系統就會自動報警,迅速攔截。據張合清透露,下一步濱州活塞還計劃結合RFID和二維碼技術,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皩⒍S碼激光碳化到活塞的內壁上,使活塞的制造研發實現清晰追溯?!?/p>
“我們的理念就是使產品設計研發實現小批量、多品種、可跟蹤、快反應的全流程。” 張合清說,有了這樣一個平臺,生產數量有多少、何時向客戶供貨等信息都能夠順暢地傳遞下去,工人們可以快速反應,以前混日子、缺乏工作積極性的情況不再出現。而有了問題,立即報警,相應部門也可以立即處理,訂單完成也變得規模化、平臺化。
與張合清一樣,中日合資企業荏原博泵泵業有限公司(下稱“荏原博泵”)CIO溫占中的IT思想,也融入了精益化管理的理念。“要永遠把質量放在第一位,不放棄任何一個細節,信息化必須與生產實際相符?!睖卣贾姓f。
在荏原博泵采訪時,記者注意到,公司的采購應付款計劃預算已經做到了2016年。這讓記者十分驚訝,通常企業預算只會在年底完成第二年的預算,很多企業為了做到靈活響應市場變化,甚至預算只做半年,而荏原博泵一下子就做到了4年后,一旦訂單發生變化,要如何應對調整呢?
對此,溫占中顯得胸有成竹:“沒關系,柔性的付款管理使我們在現金流量控制上輕松自如。財務人員只要點擊核算按鈕,5分鐘后,后臺通過運算法則就能算出實時成本?!?/p>
在荏原博泵,90% 以上的業務都通過ERP準確完成數據采集,從產、供、銷、財務、生產到成本核算完全實現一體化。溫占中介紹:“我們對成本核算要求非常細,精益化的成本管理將荏原博泵的所有產品按照工時定義分配率,每一個產品小到零部件都可以進行自動化的核算,所有的單據全部自動生成?!?/p>
新技術俯拾仰取
市場占有率高又怎樣?沒有行業話語權,制造業企業已然被動。拼人力、拼銷量、拼價格?硬拼的結果只能是惡性循環。惟有IT牽引創新,“大而不強”的帽子才能摘掉。
濕潤的海風吹來,在遠洋貨輪離港的鳴笛聲中,順著青島中集冷藏箱制造有限公司(下稱“中集”)CIO耿峰手指的方向望去,一排巨大的吊車揮舞著“機械手”,把集裝箱如同搭積木般堆放整齊。整齊碼放的集裝箱足足有6層樓高,一座座小山似的延伸至遠處。“你看到的冷藏集裝箱只是冷鏈過程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中集未來的業務目標是擴展到整個冷鏈產業?!惫⒎逭f。
中集是我國標準冷藏箱與特種冷藏設備的設計與制造廠商。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使中集的集裝箱訂單大幅縮減。這讓中集意識到,企業在面臨危機時必須要有充足的應對能力。為此,中集提出了“轉型升級”,決定苦練內功,希望通過內涵式發展,打造多個領先的業務群,通過多元化產業鏈降低經濟波動的沖擊。
而在一直對新技術發展趨勢保持緊密追蹤的耿峰眼里,云計算和虛擬化絕對是中集轉型的必須的序曲。
“首先,服務器續保和更新不僅麻煩而且費用巨大;其次,隨著員工人數增長,辦公區域有限,機房占地大而CPU資源利用率卻至多只有20%;再者,也是出于省電的需要。”打著虛擬化“省錢”的招牌,耿峰讓領導眼睛發亮,輕松闖過了第一關。
在接下來的實施中,耿峰自學摸索,觀摩外資企業的虛擬化實踐,與集成商研討分析,主動積極地嘗試。
“虛擬化過程就是IT系統向集約轉變的過程。”為實現平穩轉變,耿峰采取了小步推進的策略:先是將HR系統、一卡通系統等非核心業務遷移到虛擬化平臺上,再逐步將中集的核心應用如ERP、PDM/PLM等全部遷移到虛擬化平臺上。2008年下半年,虛擬化項目在速度、效益、創新等各方面得到了肯定,耿峰也和團隊得到了上萬元的集團創新獎勵。
龐大的體系升級意味著整個集團管控體系的提升,這需要IT來支撐和引導,中集的虛擬化、云計算走在前列,未來企業職能框架清晰完善后,節約型的集中運算將可以使企業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構建高效的管控體系。耿峰的想法是用IT支持冷鏈鏈條整合的公司升級轉型戰略,“基于未來3~5年的戰略,我想做一個平臺,為業務鏈上的所有公司打造一朵私有云,讓企業都部署云計算管理模式?!?/p>
2010年,中集開始部署私有云,目前這片“云彩”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終端采購方面,瘦客戶機單臺采購成本降低了千元左右,能耗上也只占普通PC的1/10。白班和夜班的工人通過授權可以使用同一臺電腦;某些網絡版的設計軟件可以通過虛擬化應用發布給多位員工同時使用,提升設計軟件的使用效率,降低采購、安裝成本。”耿峰自豪地說,未來冷鏈管理整合完成后,外部供應商可以通過中集的云平臺主動獲取相關工藝圖紙,完成制造協同工作;而員工通過自己的終端,只需要登錄統一平臺就能完成工作流程,甚至可以輕松實現BYOD(攜帶自己的設備辦公)?!?/p>
和云計算、虛擬化技術一樣,物聯網不僅成為產品質量溯源、物流管理的幫手,也是提高產品科技含量的一部分。
賽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賽輪)CIO朱小兵是一位信息化的老手,每當說到賽輪的產品,他都會強調,“不要忘記,輪胎是一個安全產品!”朱小兵介紹,賽輪股份正在研發的RFID智能輪胎就是一款“會說話的輪胎”, 通過植入RFID芯片,輪胎的溫度、氣壓就能顯示到儀表盤中?!癛FID智能輪胎不僅能夠預防駕駛事故,同時能夠在事故發生時起到黑匣子的作用?!?/p>
人力大撤退
信息技術與企業經營的簡單結合遠遠不夠,“兩化”深度融合才是重要抓手。
2012年,賽輪進行了一系列收購活動,拉開了中國輪胎業整合重組的大幕,整合的過程也是賽輪自動化與信息化高度結合的過程。
“人一直是生產管控中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敝煨”f,自動化可以減少制造現場操作人員,使生產線更加穩定。自動化程度越高,企業的組織越有序,產品質量越穩定均衡。
在賽輪的生產車間里,自動分揀線通過快速掃描,能夠識別近160個規格的輪胎,物料的批次和供貨商可以輕松追覓。生產設備和質檢設備互聯互通,一旦3條輪胎出現同一病疵,整條生產線就會自動停機。質檢監控中,不僅能夠看到輪胎整個生產過程的信息,就連輪胎里面的鋼絲連線排布情況也一清二楚。
“與國外先進的輪胎制造商相比,我們對車間生產線的完整組織很有自信;但在單機的智能化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差距。”朱小兵說。因此,為了能讓IT與業務深度融合,賽輪的IT人員上崗前都必須先到生產車間實習,熟悉生產流程中的每一個崗位和管控點,然后融入自己的IT 技術。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賽輪的每個IT員工都是一名好“翻譯”,與業務部門交流時,他們用業務語言挖掘各部門的需求;在實施階段,他們用編程語言把方案落到實處?!鞍焉a搭載在計算機上,針對性地發現問題才能實現即時管控。”他說。
與朱小兵一樣,山東京博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馬雪英也認為,信息化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減少“人”的不穩定因素?!靶畔⒒瞧髽I轉變思維、開放完善的過程,要用機制、工具和流程去完成工作,不是通過人的責任心去推動。”
2006年,以“石化”和“煉油”起家的京博拉開了管理變革的大幕,但是讓馬雪英困惑的是,“從戰略梳理到組織架構搭建,再到制度流程,一切清晰明了,但落地之后為什么還會流產呢?”
經過內部不斷地摸索與討論,最終,京博意識到必須要用信息化工具去推動企業變革。馬雪英認為,“‘信息’是IT工具的應用,‘化’是企業接受、融合并徹底轉變管理模式的過程。當一個企業的信息能夠滲透到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才可以毫無愧色地說自己是一個信息化公司?!?/p>
2008年,京博開始了集團信息化平臺的全面整合。京博邀請咨詢公司為企業IT系統大換血,一并上馬ERP與BI系統。
“從電氣化、自動化再到BI、門戶的全線集成應用,京博實現了完美的五層系統的集成?!瘪R雪英說。目前,在京博的所有加油站,信息系統會收集每一種產品的四個價格,包括:最近一次價格、最高一次價格、歷史最近價格,以及評估價格。數據一方面傳遞到ERP,形成賬務信息,一方面傳遞到BI系統,實現數據分析。通過系統分析,京博管理層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價格變動情況,準確做出決策。
采訪手記
看上去很美
在采訪結束返程的火車上,筆者隨手在微博中搜了一下“CIO”,結果各種話題跳了出來?!捌髽I社交如何推廣”、“云計算會不會革了CIO的命”、“CIO怎樣面對被獵頭”?? 討論之余,回想到CIO在信息化建設中面臨的實際困難,這些話題現在討論似乎有些為時過早,在信息化的實際推動中尚有太多難題需要攻克。
首先,部門利益在項目推進中阻力不小,企業管理機制依然制約著IT部門的話語權,信息化規劃滯后于企業整體規劃。其次,一些企業發展與信息化發展不同步,公司銷售額上百億元,在信息化建設的軟硬件、人力投資上仍有很大空間。信息化建設無法應對公司快速發展下的業務變革。第三,集團整合趨勢加強,但分、子公司多擁有不同的信息中心,孤島現象依然存在。最后,一些企業原有的信息系統并未充分開發,很多模塊的價值有待挖掘。
就CIO自身而言,在溝通和心態上要更加自信。有些CIO總是擔心投入、企業發展理念、安全等問題,對云計算仍然望而卻步。在BI的推動上,如何最大化滿足領導的不同需求并與ERP系統整合,現實突破點仍在尋找之中。盡管CIO已經有了企業社交的意識,受傳統管理理念制約,部分企業還不可能在短期內部署,行業需要更多示范企業。
(文/張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