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與設備,勤懇與低調,是CIO的一面;創新與管理,睿智與駕馭,是CIO的另一面。在此次山東走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CIO在整合、創新的同時,自我意識覺醒和對話語權的渴望,讓全新的齊魯“好漢”不斷亮出自己的信息化功夫。
向前走,無退路
傍晚QQ頭像突然閃爍。原來是一個CIO的QQ群里有人發言:“xx公司突然通知我參加儲備經理面試,覺得我適合他們的職位要求。真該好好謝謝他們對我的認可。我去修改簡歷!”這位Q友本是一位CIO,看這架勢,今晚他應該是要決定在事業上轉型。
中集CIO耿峰認為,包括自己在內,CIO正在轉型,云計算、大數據等堅實的底層架構使CIO不再是一個運維者和建設者。CIO要宏觀地把握全局流程,IT背后閃現的是管理和創新的意識。
“CIO不能局限于IT 技術,應該從企業管理、生產組織和研發設計的角度看待IT,從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角度做IT支撐和服務?!辟愝喼煨”鴮IO的定位也有自己的詮釋。
濱州活塞CIO張合清是一位工作了20多年的CIO,在他看來,“CIO除了要偏重企業內部的管理、整合之外,更要意識到信息化應該延伸到企業的外部。手向里,眼往外,注重整個產業鏈,看到國外先進經驗,讓企業實現全球采購,這樣才能讓企業得到長足發展?!?/p>
策動“上臺”之計
從后臺走上前臺,CIO要有技術,更要用“計謀”。
“我終于把財務的賬對上了!”,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IO尹克重把這句話連續重復了三遍。CIO為什么要去幫財務對賬?尹克重對此也頗為無奈?!靶畔⒉块T推進項目需要支持,面對外界的阻力,我們就只能親歷親為。”雖然是一位溫婉的女性,但尹克重在工作時必須“霸氣外露”。
這其實也是很多CIO在工作中遭遇的窘境。朱小兵對此很有感觸,他建議說:“一定要分清信息部的職能,有的放矢,學會將信息化推進的責任合理分攤給各個部門。”
舉例來說,如果企業內部一個部門要越過IT部門,自己上軟件,而且也從財務拿到了費用,那么,“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我絕不可能給你運維?!敝煨”f。也正是因此,所有賽輪集團的IT規劃、IT實施必須由信息部門牽頭。
在中集,耿峰除了是CIO之外,還有另一個身份,是“企業管理部經理助理”。耿峰很在意這個頭銜,因為這意味著“發言權”?!捌髽I管理部門有很多職能,IT、企業項目規劃、戰略、績效考核、精益生產等,這樣在把握公司戰略發展、進行戰略制定時,信息部門就可以參與到其中。”
當個好獵手
“我要用真實的數據證明信息部門存在的價值!”
在采訪山東新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CIO呂修廷的兩個小時里,電話震動了十幾次,辦公室的門被匆匆敲開了3次,其中一次是因為質檢部門未能及時做出檢驗報告,導致其他部門員工不能按時下班,下屬過來請示——因為信息部門掌控著業務全流程,呂修廷也成了公司“大管家”,但最了解流程和業務的人卻在公司總體戰略制定上沒有決定權。
“ERP數據是最準的,但領導很少看,他們需要數據時往往不找信息中心,而是直接找業務部門,可業務部門匆忙匯報的數據不僅有水分,而且時間也有滯后?!眳涡尥⒄f,“我想上BI,把領導關心的數據和指標通過BI系統展示出來,使領導可隨時掌握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p>
實際上,好的項目不僅是信息化的有機組成,更是CIO證明自己的機會。遇到好項目時,CIO像獵手一樣,要時刻準備扣動扳機。
新華醫療CIO陳杰就是敏銳地覺察機會并獲得成功的一位。在集團組織結構變革的關鍵時刻,陳杰并沒有機會直接參與上層戰略制定,但了解到消息后,陳杰第一時間找到領導,并開始做賬套之間的集成開發,當時的領導態度是“不肯定也不否定”。經過1個月的預案和3個月的程序準備,領導在管理上做出了決定;此時,信息部的開發也有了研究成果,陳杰在最佳的時刻進行了匯報,他的主動意識得到了領導的贊賞,也一下子提高了IT部門在公司的地位。
把IT當生意做
“你們不需要花一分錢,我們還能幫你們賺錢!”2006年,供應商的一句話讓呂修廷著實忖度了一下,“電子平臺提供商的話到底是不是在忽悠我們呢?”后來的事實證明,企業、原料供應商和平臺提供商之間的三位一體模式確實是一種共贏。
“新華制藥搭建了一個采購平臺,供應商以繳納年費的形式在平臺上合作。通過嚴格的資質、質量審查,以最低價原則進行競標,新華制藥的所有原料和主要輔料都通過線上交易方式完成。
“我們的采購平臺,集團和各供應商管理層都有賬戶,他們可能會隨時查看項目的進展情況和中標結果,一定要嚴格按照集團的規定來操作!”
在亞洲規模最大的氟硅材料生產基地東岳集團,CIO胡強為了推進采購平臺使出了渾身解數?!艾F在化工企業的原材料價格呈現波動趨勢,特殊時期的特殊情況使供應商和工廠都不敢輕易定價,惟有電子采購平臺能夠讓雙方找到利益均衡點,實現采購的公開、公平、公正?!焙鷱娬f道。平臺成功上線后,采購部的小伙子特別開心:“這回好了,咱的工作透明了,也不必擔心其他部門的有色眼光了?!?/p>
對于企業來說,“電子商務”不僅是光鮮的互聯網平臺,更是降低采購和人力成本的手段。市場檢驗,效率說話,IT是一門生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