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愚人節,微博上出現了一則英特爾將收購RIM的消息。事實上,之前就有媒體列出了有意向購買RIM的廠商名單,英特爾就在其中。此次又在這種特殊日子里傳出消息,耐人尋味。
筆者認為,撇開消息的真假不談,英特爾買下RIM的生意,該做!
此前,內置英特爾芯片的手機沒有起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x86架構的芯片難以控制能耗,單位功耗內的性能不如ARM家族。今年的CES大展上,英特爾發布的32納米“凌動”(Atom)芯片終于克服了高能耗問題,在性能上和ARM可以說是平起平坐了。但為時已晚,現在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已經被ARM控制。
現在,“Intel Inside”智能手機已經就緒,問題是如何進行推廣,扭轉當前不利的局面。仍舊像PC市場那樣嗎?不,時代、市場已經不同了,玩法也該不同。
很顯然,搶市場要比開拓市場更難一些,尤其是在當前的情況下,因此英特爾選擇了后者。前不久的巴塞羅那世界通信展上,英特爾宣布與法國電信合作,這不失為開拓市場的一種成功嘗試。此外,英特爾投資的某中國手機軟件開發商,據稱也已經派遣了多批次的技術人員與英特爾工程師一起,在法國幫助法國電信充實定制手機在操作系統、軟件方面的開發力度。大量中國工程師坐著飛機往返中法兩地,一住就是幾個月,所有花費都是英特爾埋單的。很顯然,英特爾就是要把與法國電信的合作項目樹立為Intel Inside智能手機的標桿,并且將這種合作模式深化并成熟運作起來。
近日還有消息稱,印度手機制造商Lava攜手英特爾共同推出了一款型號為Xolo X900的智能手機,將于4月底登陸印度市場,走的也是與運營商合作定制的模式。
運營商采購,或者去跟每個手機制造商談返點,哪個能創造更大的利潤?英特爾肯定是“啞巴吃餃子——心里有數”。
再來看看RIM,明日黃花,其核心的郵件推送服務也已經不再引人矚目。但有一點RIM做的還是非常不錯,而且對英特爾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一點:全球數以萬計的電信運營商,幾乎都與RIM建立了合作關系——這其中包括了中國的三大電信運營商。RIM經過長期滲透,與這些運營商建立起來的合作渠道,如果落入英特爾手中,其結果可想而知。
多年來,英特爾除了芯片做得好,在構建產業生態系統方面也有著強橫的實力。可以想像,一旦有了運營商的支持,再加上終端廠商,Intel Inside的智能手機生態鏈就能夠初具規模了。
所以,買下RIM,英特爾可以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