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底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做出“政府信息化先行,帶動整個信息化發展”的決定以來,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已逾十年。
“中國用了十年,走完了發達國家幾十年走過的路程。”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表示,十年來,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從小到大,逐步縮短了與世界先進國家的差距,加速了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并在政府網絡基礎設施、政府核心業務支撐、政府門戶網站與公共服務、公共信息資源開發等方面取得了成績。
實現全職能覆蓋
從目前電子政務建設的結果看,中國電子政務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周宏仁介紹說,近十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電子政務年度投資規模連續增長,總投資規模從2001年度的292億元增長到2010年的986億元,年均增長率近24%,十年累計投入約6000億元。
目前,各級各類政府網站普遍具備了信息公開、網上辦事和政民互動三大服務功能,政府網上公共服務體系的框架已經逐步形成。各級政府網站在網站設計、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網站訪問、網民體驗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按照服務對象的實際需求,為公眾和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辦理,應用增加,功能增強,服務度、人性化得到了改善,政府網站為民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十年間,國家投資建設了金財、金審、金盾、金保、金質、金土、金農等40多項重大電子政務工程項目。根據對40多個部委的調查顯示,中央政府各部委辦公業務信息化覆蓋率從2001年的不到10%,提高到現在的100%。海關、稅務、公安、國土、金融監管、社會保障等有“金”字工程支撐的重點領域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近90%,部分部委,如公安部、科技部等已達到100%。從總體來看,中央部委核心業務信息化覆蓋率約為50%左右。
其中,多數信息系統已經在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周宏仁表示,目前關系到國計民生的政府行政事務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電子政務的支撐,政府部門履行職能已經越來越離不開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轉向應用
在當前電子政務建設中,軟件和服務投入比重從2003年的26%上升到目前的35%,硬件投入盡管仍占65%的較高份額,但比重有所降低。周宏仁認為,這反映了電子政務正在從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轉向應用為主。
周宏仁介紹說,近十年的電子政務建設著重支撐了政府信息能力、監管能力和事務處理能力,部門事務處理能力顯著提升。相關數據顯示,國家電子政務重點工程中,88%的業務應用功能、93%的信息資源和94%的業務訪問量,面向經濟和社會活動提供服務;69%的業務應用功能、66%的信息資源和93%的業務訪問量,面向信息監測分析和行政管理執法業務;76%的業務應用功能、80%的信息資源和94%的業務訪問量,面向支持政府事務處理。
此外,網上信訪、領導信箱、在線訪談、行風熱線等網上互動欄目普遍建立,公眾通過政府網站參政議政的渠道更加暢通,政府網站的服務水平逐步提高。
周宏仁還指出,當前電子政務的重要業務應用呈現出數據大集中的趨勢。目前,很多中央部委通過重點工程項目建設形成了以“中央和省兩級集中”為重要模式的信息資源管理模式,數據大集中的趨勢初步顯現,政務業務信息采集、加工、利用和再利用等環節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強。目前,廈門、廣州、上海、海南等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探索數據大集中模式。
“通過數據集中,我國電子政務形成了集約化的建設模式,不僅提高了監管效率和系統部署速度,還為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奠定了基礎。”周宏仁說。
注重可持續性發展
國內電子政務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目前電子政務發展還存在著巨大的供需差距。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公共行政和發展管理司司長錢海燕指出,雖然各國電子政務建設都陸續取得了進步,但是在建設過程中,電子政務的使用仍受到了嚴重的限制,其發展并沒有跟上電子政務建設快速發展的步伐,即便是像美國這樣的電子政務發展迅速的國家,公眾更多地也只是利用政府網站來獲取信息,而不是辦理業務。
在全球范圍內,電子政務使用率低會限制電子政務的作用和影響,許多在線服務都集中在與金融相關的領域,而像環境、就業、社會福利、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的在線服務則相對較少。值得慶幸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已經注意到這點。錢海燕指出,目前很多國家都在關注電子政務用戶使用率的問題,日本、韓國等國家在這方面都進行了不同嘗試。目前有66個聯合國成員國提供在線監測體系,來進行補助金申請等在線業務。
錢海燕認為,中國在發展電子政務的過程中,政府需明確經濟、社會與環境的發展方法和途徑必須適應社會環境,調整戰略框架以促進電子政務的可持續發展。在提高電子政務使用率和用戶滿意度的過程中,政府不僅要提升電子政務整體的使用量,同時也要縮小差距、擴大電子政務的使用領域,從簡單的獲取信息擴展到更復雜的業務服務領域。
鏈接
政府一體化趨勢明顯
3月26日,《2012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面向公眾的電子政務》(中文版)舉行發布會,會議由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與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共同主辦。報告主題是“面向公眾的電子政務”,調查報告對聯合國193個成員國政府近兩年的電子政務發展進行了評估。成員國的評選名次是以電子政務發展總指標為依據,該總指標包括四個方面:在線服務的范圍和質量、電信基礎設施的發展狀況、人力資源開發以及電子公眾參與。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指數(0.5359),排名第78位。報告認為,由于中國的具體國情,使得中國政府在電子政務建設過程中必須比人口少、地域小的國家付出更大的努力。
此外,報告還指出,各國已經從分散的單一用途電子政務模式向方便公眾使用的“一體化”政務模式過渡。歐洲大多數國家的做法是對信息、服務和參與機構設立不同的門戶網站,韓國、新加坡、美國、以色列、澳大利亞、挪威、丹麥和新西蘭則將信息、服務和公共參與集中于一個統一的網站,它們是采用一站式門戶網站的少數先行國家。
根據電子政務發展的四個階段,即初始階段、強化階段、業務辦理階段和一體化階段來看,各國正處于不同的電子政務發展階段。通過聯合國對193個成員國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多數國家目前尚處于初始階段和強化階段,而能達到業務辦理階段或一體化階段的國家仍是少數。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公共行政和發展管理司司長錢海燕表示,實現“政府一體化”的突破點主要還是政府的內部協調問題,目前已經有60個成員國設置了“政府CIO”,自上而下解決政府職能部門間的溝通難題。(文/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