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x86逐漸成為數據中心的主流架構時,x86服務器市場陷入了同質化的怪圈,同樣的主板架構、總線傳輸、管理接口,同樣的存儲介質、電源設備#8943;#8943;不看機箱上Logo,我們很難分出到底是哪家公司的產品。
3月份,英特爾推出了新一代至強E5處理器,引發了服務器市場新一輪競爭熱潮。雖然同質化問題如今依然存在,但無一例外的,所有服務器廠商都在想方設法通過差異化凸顯自己產品的特色,定制化、模塊化、自動化、萬兆以太網#8943;#8943;技術手段各異但最終目標相同,就是要走出產品同質化的迷局。
北京初春正午的陽光盡管不是很強烈,不過,小王額頭上的汗珠卻涔涔而下。“為了給公司找到‘靠譜’的服務器,尋訪了一家家代理商、參加了一場場推介會,我腿都快跑斷了。”小王嘴里暗自念叨著,“不過我還是有點迷糊,那么多的服務器廠商,底層架構都一樣,部件差不多,性能差距也不大,選擇誰好呢?”
小王的困惑,或多或少要“歸咎”于x86這一開放架構的普及與擴張。x86架構無疑是自CPU誕生以來市場上最成功的架構。如今,環顧一下我們身邊的個人電腦和工作站,基本已經被x86架構所統領。
同個人電腦和工作站有點相似的是,盡管服務器市場有著更多可用的商業CPU架構,不過,其也同樣需要面對x86架構的“盛氣凌人”。IDC在2011年年底發布的全球服務器研究報告顯示,x86服務器市場在經歷了2009年和2010年上半年的微降后,2011年開始又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周期。如今,在全球發貨的所有服務器產品中,有超過95%的份額來自于x86服務器,x86服務器的營業額占全部服務器收入的大約60%。
在服務器的“心臟”——CPU架構得以實現統一的時候,服務器的其他部件也在積極地進行標準化工作,總線傳輸、電源規格、主板結構#8943;#8943;甚至管理接口、機箱設計都形成了標準。如此一來,對于一些廠商而言,生產服務器就如同拼裝積木一樣,簡單而又快捷。市場上很多我們俗稱“白牌兒”的服務器產品,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像“攢電腦”一樣DIY出來的。
如同一窩蜂上馬的電視臺相親節目,以及幾乎千人一面的團購網站一樣,在我們詬病著電視上無外乎“女嘉賓給男嘉賓滅燈”或是“男嘉賓給女嘉賓滅燈”這類節目同質化問題的時候,服務器同質化也悄然而至。
這也就難怪小王會犯愁了:“無論大廠還是小廠,廠商的產品看起來都差不多嘛。”
實際上,服務器同質化并不是一個新詞匯。這一問題在至少十年前就已經為業界所注意到。不過,從本質上來說,“服務器同質化”只是業界在服下“服務器標準化”這劑藥之后所產生的副作用。相比起來,服務器標準化所帶來的高擴展性、易用性以及可管理性,讓“同質化”這樣更加偏向市場以及營銷的內容并不足以抗衡標準化大潮。
在標準化已經不可避免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打造除“性能”以外的產品第二大“賣點”,在同質化的基礎上,找到各自不同的產品追求和“志向”,從產品本身做到去同質與去同“志”,在產品定位上扎扎實實地找到一席之地,讓如同本文主角小王這樣的消費者不再面臨“萬花漸欲迷人眼”的選購困惑。
定制化與模塊化——
細分服務器應用環境
如何在硬件開放架構和通用標準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硬件創新,是所有廠商都在追逐的目標。
當然,要想在x86架構上做文章,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因此,很多廠商都在開始以應用為導向,推廣定制化的服務器模塊。
實際上,定制化在當前業界并不鮮見。像我們熟知的Facebook、Google、Amazon等互聯網內容以及服務公司都已經在自行設計和生產服務器,并加以運用。來自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統計數據顯示,提供定制服務器產品的廠商已經占據了美國服務器市場20%的份額。
由于是應用的推動使然,因此,處理器廠商對于定制化也同樣抱以支持的態度。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行業合作與解決方案部中國區總監凌琦認為,互聯網上的音樂、社區、視頻以及游戲等內容增長迅猛,這些應用將產生大量數據,并在數據中心集中匯聚。定制化服務器能夠幫忙企業更好地響應用戶需求,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因此,對于用戶來說,如果不能像Facebook、Google、Amazon那樣財大氣粗,自己鼓搗產品,那么,不妨去看看廠商的定制化解決方案。
在定制化解決方案中,首先受到追捧的是PCI-E適配器類產品。可不要以為PCI-E插槽上只能放放HBA卡這類傳統產品,通過PCI-E 3.0總線的強大吞吐支持,包括固態存儲、智能網卡等各類模塊都已經在其上找到了用武之地。業界包括戴爾、惠普等在內的很多廠商,都在通過與合作伙伴進行OEM合作的形式,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
作為電信行業的“大玩家”,華為從2011年開始在企業業務上發力。其在最近發布Tecal V2系列服務器產品的同時,就一并推出了包括固態硬盤卡、智能網卡、壓縮卡、固態緩存卡等在內的一系列模塊。
總而言之,隨著應用被不斷細分,定制化設計將會成為未來服務器產品的一個重要趨勢,同時也是廠商表明自己不同“志”身份的有力武器。
綠色節能——
降低數據中心用電成本
在數據大集中的趨勢下,全球數據中心搭建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由于數據中心的集成度與匯聚度較高,“耗電大戶”不在少數,為了減少資源的占用,同傳統機房相比,數據中心在能耗方面為基礎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節能,已經成為了服務器所必須要做的“功課”。
目前,廠商所采用的減耗措施,無外乎采用80PLUS鉑金認證電源,采用耗能更小的部件(比如固態硬盤),或者使用對轉風扇等。與此同時,也有廠商在另辟蹊徑,通過一些精巧的設計來從細微之處下手。
比如,在服務器的散熱孔上,IBM沒有采用我們常見的圓形散熱孔,而是將其特別設計成了蜂窩狀。根據IBM方面的表述,一般情況下,服務器的面板面積是固定的,使用蜂窩狀的散熱孔,進風效率最高,單位時間內進風量最大,這樣散熱的效率可以大大提升,從而進一步降低能耗。
IBM在節能方面的“高招”還不止這些。在其面向HPC應用的iDataPlex dx360 M4產品中,IBM采用了獨特的溫水冷卻(Warm Water-Cooled)技術。
“溫水冷卻”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對整個服務器系統優化,提高CPU工作溫度,使其能在60度#12316;80度的范圍內工作。這樣一來,CPU水冷系統的進水溫度可以從以往的18度左右,提高到40度#12316;45度之間。這樣做,可以大大減少水冷系統出水后,對高溫冷卻水進行降溫所需要的能耗。據介紹,“溫水冷卻”不僅比常見的空調散熱方法提高了40%的冷卻效率,更重要的是高溫冷卻水中90%的溫度可以被重新利用。數據中心供暖或者是其他需要熱量的地方都可以再次“提取”這些能源。
自動化——
讓夢想得以延續
自古以來,人類就一直夢想著能夠利用自動化來減少繁重且繁瑣的重復性體力勞動。從水車、爬犁等農耕細作的農用工具,到汽車、飛機等出行必需品,再到電腦、手機等IT產品,無一不充斥著人類對自動化運用的智慧與夢想。
2008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自動化就是IT人的夢想。應該說,服務器自動化產品的出現,在實現更高效率、應用更少人力的基礎上,提升了服務器發展的水平。
目前來看,服務器自動化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智能配置:通過服務器和操作系統配置工具的集成,提高系統上線速度。
監控監測:自動對系統參數進行監測,并且記錄下任意配置變更,幫助管理員確定故障點。
智能更新:一方面,服務器需要通過不斷更新軟件來提高性能、減少漏洞;另一方面,數據中心內成百上千的服務器,如何進行更新?通過一鍵式自動化的智能更新工具,可以實現對數據中心內數量龐雜服務器產品的維護操作。
在惠普最新發布的ProLiant Gen8中,就采用了其稱之為HP 3-D海洋傳感器(3-D Sea of Sensors)的技術,可根據實時位置、電源、負荷和溫度數據來識別過載的服務器,對能效進行自動化處理。
萬兆以太網——
為未來做準備
“如今,已經有80%的刀片服務器使用萬兆網絡,未來這一數字會增加到90%左右。但是刀片服務器僅占整個服務器市場的20%。市場當中另外一個部分,機架式服務器占據了整個服務器市場70%的份額,而其中10GbE網卡的比例將會從15%增加到37%,再增加到接近90%。”適配器廠商Emulex的營銷副總裁Shaun Walsh這樣描述萬兆以太網在服務器上的應用趨勢。
那么,萬兆以太網究竟有哪些優勢?
首先,顧名思義,從字面意義上理解,萬兆以太網在速度上要比千兆以太網更快。相比千兆以太網,新一代萬兆以太網可以減少服務器之間約八倍的延遲,提高了應用性能。
其次,萬兆以太網每Gb的功耗要比千兆以太網更低,這使得用戶可獲得更高的帶寬,而能耗卻更低。
最后必須要提到萬兆以太網對服務器平臺的影響,而這也恰恰是很多人所忽略的。為什么我們要采用服務器虛擬化?毫無疑問是要提高使用效率,同時減少新設備的采購。虛擬化環境的部署,使得在一臺高性能服務器上同時運行多個不同環境的應用成為現實,也就是說,有多少臺虛擬機,就有多少臺服務器。很顯然,千兆以太網是不能夠承載多臺服務器的并發工作流的。因此,在服務器性能火速發展的今天,萬兆以太網的普及也成為了一個避免“木桶效應”瓶頸的有力條件。
在萬兆普及的趨勢下,各家廠商都在爭先推出相應產品,而其中所涉及的技術卻各不相同。在這其中,有利用模塊化技術來進行支持的廠商,比如浪潮在其NF5280M3產品中采用了睿聯SmartIO技術以添加萬兆以太網控制器;IBM在不占用PCI插槽下也可以添加10GbE虛擬光纖端口。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廠商,直接通過LOM的形式在主板上集成了萬兆以太網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