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官方消息稱,北京市3月16日前各微博網站要完成規范用戶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工作。未通過真實身份信息比對的微博用戶將不能在微博上發言、轉帖,只能瀏覽相關內容。還沒有身份認證的小李同學就是想實名制也沒有條件,實名制將學生一族的網絡話語權就這樣活生生地剝奪了。
實名制是把雙刃劍
一時間,滿網盡是實名聲。
業內專家認為,微博實名制是由政府部門主導,而且已經上升到了一個高度,甚至會波及到網絡的未來。某門戶網站微博運營部門會議不斷。一位參會某版主興奮不已,以后再也不用擔心虛假消息找不到人了,再也不用沒日沒夜地刪除大量詐騙垃圾信息了,甚至連屏蔽系統都不用了。然而,微博主管卻異常煩悶,該推出怎樣一個流程,應對數以億計的用戶認證需求呢?以前10多個人可以操作的后臺管理系統,現在需要多少管理人員來配合?“既要響應政府的實名號召,又不能讓用戶流失。是不是以后員工需要24小時加班加點了?”這位主管說。
推行微博實名制是為了預防網絡虛假信息,打擊違法亂紀。但是,實名制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可能發生“倒掉了污水,卻把孩子一同倒掉”的情況。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
“泄密風波”人心惶惶
2011年年底,一場突如其來“泄密風波”,擊垮了互聯網敏感的神經:包括國內最大的程序員網站CSDN、天涯社區等數家知名網站的用戶信息外泄,在網上曝光的用戶信息條數過億,被稱為“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波及面最廣、規模最大、危害最深的泄密事件”。與此同時,個別明星微博被黑、部分微博賬號被盜事件層出不窮。令人不解的是,類似泄露用戶隱私的事件很快就會平息,對于受害者來說,談不上賠償,連個基本的致歉都沒有,就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什么事情一樣。
其實,微博實名制采用“后臺實名,前臺自由選擇”,記者是實名制的強有力支持者,并且在新浪,搜狐,網易外,騰訊等門戶前后臺均采用了實名制。自從泄密事件發生后,讓人再也不敢相信微博的安全性,于是就一個一個登錄,將原來捆綁的電話號碼刪除。但是系統很快提示,不捆綁賬號被盜卻無法追回或者無法讓管理員第一時間聯系自己。于是,只能保留新浪、搜狐,自己能夠天天盯著,將其他小型網站的微博全部停止了更新。即便在捆綁的微博,也不管輕易在私信里說話。實名制對于名人來說,門戶推廣非常有品牌價值;但對于草根來說,實名其實就是一個人名。既然意義不大,我們為何要承擔被泄密的風險被“實名”?作為一個媒體人,尚且如此憂心忡忡,讓一個不熟悉互聯網的普通用戶強迫其實名制更是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