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記者走進北京國誼賓館,湖南代表團駐地,這是記者第二次在兩會期間采訪全國人大代表、龍芯總設計師胡偉武。采訪之前,記者在微博上發了一條采訪龍芯之父胡偉武的預告,引來眾多關注。其中一位網友留言:前幾年還經常聽到龍芯,怎么這幾年沒聲音了?作為中國自主創新的一面旗幟,龍芯在沸騰的移動互聯大潮中,似乎過于沉默。
“龍芯一直沒有沉默,只是在不斷摸索中找到自己的感覺。”胡偉武微笑著說。盡管保持著一貫學者氣派的溫文爾雅,但帶領龍芯從科研殺入市場,胡偉武早已完成從學院派向實戰派的轉型。而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究竟應該遵循怎樣的路徑?胡偉武想用自己的實踐慢慢找到答案。
機會千載難逢
在駐地房間的辦公桌上,擺著一臺龍芯四核筆記本電腦,這是胡偉武日常的工作裝備,兩會期間,這臺筆記本電腦曾引起很多代表的注意?!半m然,這幾年龍芯在大眾消費市場比較沉靜,但是在國家安全保障,以及電力等行業的市場,依然表現活躍?!焙鷤ノ湔J為,盡管現在移動互聯風起云涌。移動互聯的產業控制權并不掌握在芯片廠商手里,芯片產業在一片紅海中已經失去了話語權,而聚焦在PC市場,以龍芯為代表的中國芯片產業來說,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回顧中國計算機產業發展30年,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個發展階段——在改革開放以前,計算機研究服務于“兩彈一星”,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創新,但是沒有走向市場;改革開放以后,中國計算機產業開始走向市場化,卻逐漸喪失了自主性,傳統的芯片研究隊伍幾乎全面垮掉;從2000年開始,中國計算機產業邁入新階段,“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在市場化的前提下實現自主創新?!焙鷤ノ溥@樣說。
“十五”、“十一五”期間,國家對新技術產品的需求大量上升,在關鍵領域的應用中,國產芯片被委以重任;“十二五”規劃部署的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更將帶來對國產芯片的旺盛需求。
沿著國際計算機產業的發展路徑,我們看到中國芯片的機會。每18個月性能增加一倍的摩爾定律開始瓦解,2020年CPU的性能升級將走向終結,這是業界的共識?!癢intel陣營已經發展為成熟產業,技術門檻從某種程度上開始降低,這對我們是一件好事?!?/p>
胡偉武補充道,云計算、移動互聯的浪潮正在把整個信息產業引入另一個方向——用戶體驗至上,這對中國信息產業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雖然在整個平臺化進程中中國落后很多,但我們完全可以聚焦到某個行業,找準突破口,變成一根針去刺痛對方?!?/p>
龍芯“基本法”
“回首改革開放30年,我們很多次都在新機遇的歡呼聲中迷失了自己。”為了不再重現這樣的窘境,龍芯從2010年開始了3年的轉型戰略,今年是最后一年。
“如果龍芯也有‘基本法’,第一條就是我們不做給大人玩的東西?!焙鷤ノ涞倪@一判斷來源于現在熱鬧非凡的Pad潮,在去年采訪時,他就對記者打了一個比方:“如果把蘋果、谷歌看成是汽車企業,那么,微軟和英特爾則是鋼鐵企業。我們可以不需要某一個汽車企業,但是,當整個鋼鐵產業出現問題,帶來的影響將是毀滅性的?!彼J為,作為基礎技術平臺,英特爾、微軟不會消亡。因此對于中國來說,基礎性的平臺研究仍要繼續,落下的課該補還得補。
龍芯的定位是做中國的“鋼鐵”企業,通過核心技術主導、控制整個產業鏈。這也意味著,龍芯將繼續在提高生產效率,即企業級應用方面專注。在技術方面保障國家安全,保證在重要關鍵領域實現芯片的自主化;在業務方面,加強在工業領域的嵌入式應用,如電表、水表的控制,這一領域的芯片產量將以百萬級計算。
這幾年,龍芯也在不斷轉變,從業界所認為靠國家投入的科研單位,轉變成真正在市場中歷練,摸爬滾打生存下來并不斷穩步前進的企業。胡偉武透露,盡管在外界看來,龍芯近些年比較沉寂,但企業本身還是保持著高速增長。在PC領域,技術有門檻,芯片利潤高,龍芯可以“拼技術”;在嵌入式領域,技術門檻低,龍芯可以“拼價格”,“當我們認識到這個規律而且全心全意去做的時候,肯定能夠取得成功。盡管中途會踏上曲折的道路,盡管有時候還會因磕磕絆絆而摔跤?!?/p>
龍芯在轉變,胡偉武也在轉變。今年44歲的他對記者感慨,這幾年才真正體會到什么是“不惑”,那就是“不迷惑”、“不誘惑”,原來在乎的科研論文現在變得不在乎,原來不在乎的企業銷售額現在變得在乎。從科學家轉變成企業家的胡偉武也正帶領肩負自主創新重任的龍芯尋找自己的發展軌跡——在市場的打磨中不斷完善技術,最終成為產業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