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業界談論“后PC時代”已經有很多年了,最為振聾發聵的一次是2011年,重病的喬布斯在發布iPad 2時宣稱:iPhone、iPod和iPad都是“后PC”設備,比傳統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更直觀、更易用。在iPhone、iPad獲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后PC時代也就從抽象的理論成為普通人日復一日感受強烈的現實。
PC時代興起于1981年IBM推出IBM PC。在以后的數十年間,PC一直是最重要、甚至惟一的信息終端。而后PC時代,最基本的內涵是對PC時代的否定:PC不再是惟一的、最重要的信息終端。
據Gartner報告,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為4.877億臺,同比增幅62.7%;平板電腦總銷量為6320萬臺,同比增幅274.2%;PC機4.16億臺,同比下降23%,智能手機的銷量第一次超過了PC。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將增至6.14億部,平板電腦9400萬臺,PC機4.04億臺。
由此可見,智能手機已經普及,平板電腦正在快速普及。三機必配的現象將快速從高端人群向中低端人群擴散,成為后PC時代的普遍現象和基本特征。
除了銷量預測, Forrester最近的報告還給出了一些有趣的數據:73%的信息工作者使用自己的手機,53%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22%用自己的桌面電腦,66%用自己的平板電腦。很多員工是自己在為設備買單。這種情況被稱之為BYOD(自帶設備,bring your own device)。
PC時代,員工使用企業所配的電腦。后PC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工作中使用自己喜歡和習慣的計算設備,獲得更舒適的體驗。美國PCworld的一項調查顯示,企業和機構中超過90%的用戶希望在工作中使用自己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者筆記本電腦。BYOD正在成為后PC時代另一個標志性的特征。
在剛剛結束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全球移動通信協會總裁安妮?布弗羅表示,智能手機已不僅是一種通信工具,而是書籍、健康監測儀、支付設備、社交工具、導航儀、游戲機、音視頻播放器、互聯網瀏覽器、收發郵件等,這些功能平板電腦和PC機也都有。
后PC時代的三機能訪問網上的共同資源,使“隨時隨地”獲取包括工作、生活、娛樂在內的各類信息變為現實。BYOD的流行使得工作與消費的界線越來越模糊,人們的工作與生活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以很多細小碎片的混合形式融為一體。而這也正是后PC時代的第三個標志性特征。
如以這三條評判,我們已經進入了后PC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