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實現長距離交流是人類無法“攻克”的屏障。電報、電話、飛機、火車,都成為人類發展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到目前為止,無論哪種技術,都無法實現這樣的體驗:在實現長距離通話的同時,使“遠在天邊”的多方交流能夠“近在眼前”。
在這樣的愿景感召之下,“遠程呈現”(Telepresence)概念應運而生。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高碼率音視頻傳輸、遠程互動等技術形式的統一,讓處于天南地北的參與者之間的交流更具有臨場感。
“遠程呈現”一詞最早出現在1980年由Marvin Minsky所撰寫的一篇文章中。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將不同地點的遠程交流“包裝”成為“猶如親歷”一般的應用愿景。
自此之后,針對“遠程呈現”概念的技術研究開始逐漸開展起來,但并沒有得到實際應用。直到1993年,“遠程呈現”的概念才由一家名為Teleport(后來改名為TeleSuite)的公司實現。不過,這家公司的創始人David Allen和Harold Williams最初的想法卻并不是發揚光大這項技術,而只是想藉此提高他們所經營的度假村的客流量。Allen和Williams發現,顧客經常會去參加一些重要會議,而不得不削減他們在度假村的住宿時間。因此,他們的想法是開發一種技術,使顧客能夠在不離開度假村的情況下也能參加會議,進而延長他們留在度假村的時間。
然而,這一技術的初次亮相就遭遇了“滑鐵盧”。希爾頓酒店是首家被授權應用“遠程呈現”產品的客戶,但是由于使用量偏低而打了退堂鼓。出師不利的窘境使得TeleSuite將其業務重心從酒店和餐飲業轉到了商務領域。在這段時間內,David Allen買下了TeleSuite的所有資產并將公司更名為Destiny Conferencing。從這家公司在名字上的更迭就可以看出,其已經從單純強調遠距離的交互技術(Tele),轉變成了對商務會議領域應用的聚焦(Conferencing)。同時,這一聚焦方向也成為了未來數十年間“遠程呈現”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
Destiny Conferencing隨后將其專利授權給了惠普,這讓惠普成為了首家進入“遠程呈現”市場的大廠商。在此之后,思科和寶利通迅速加入了這一陣營。2007年,寶利通以6000萬美元買下了Destiny Conferencing。
如今,除了商務會談、多人會議之外,“遠程呈現”技術還被廣泛應用于很多領域。
醫療:通過高質量的視頻交付,“遠程呈現”技術目前可以實現的應用包括臨床交互式會診、遠程影像及病理會診、雙向轉診、病例討論和多學科專家會診、遠程手術應用等等。
教育:“遠程呈現”技術不僅可以實現高質量的音視頻內容,同時還包括文字的實時交流、文件傳輸、電子白板、文檔共享、協同瀏覽、文件下載、多方點播等主要功能。
能源:高質量視頻技術的應用使得“遠程呈現”技術能夠完成油氣傳輸管道的檢查與修復。
肢體語言交流:“遠程呈現”技術在體驗上與傳統意義上的網絡會議相比有絕對優勢,因此,被用于一些只能使用肢體語言進行交流的場合。
“遠程呈現”為我們的遠距離交流打開了一扇大門,其市場規模正在急劇擴大。根據Frost Sullivan的統計,到2014年,這一市場的規模將達到47億美元;同時,亞太區將成為應用這一技術的先鋒,市場規模將達到17億美元。目前,“遠程呈現”領域有多家不同廠商參與其中,包括思科、寶利通、RADVISION、Lifesize等,中國的華為、中興等廠商也有相應的產品和解決方案。通過與RADVISION的合作,神州數碼也推出了相關產品。
(文/李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