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啟盈 mao_qiying@ccw.com.cn
近日,筆者來到山東濟南、淄博、濟寧等地采訪,走進街道社區、醫院和田間地頭,傾聽百姓的聲音,了解電信運營商寬帶提速進展。
山東聯通目前寬帶用戶超過920萬戶,占全省寬帶用戶的80%,再加上筆者手機使用的是聯通3G網絡,因此選擇了山東聯通作為體驗標本。此外,采訪中也詢問了中國電信、中國鐵通的寬帶資費和“光進銅退”的狀況。
根據采訪的情況,有如下幾個體會:1.光纖入戶標準未定,企業進退維谷; 2.光進銅退投資大、見效慢,缺乏相關部門配合; 3.農村寬帶盡義務,寬帶下鄉無政策; 4.寬帶國家戰略,只見運營商行動,不見地方部門推動,新建樓宇入駐率很低,虧損嚴重。
記得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曾指出,在寬帶網絡建設改造過程中,許多地方仍存在“跨部門協調難、進小區入場難、進家庭入戶難”等問題,惡性競爭和侵害用戶權益現象也時有發生,制約了寬帶普及提速的步伐和行業發展。在山東調查采訪期間,情況也大致如此,某些小區過高的進場費,讓運營商望洋興嘆。
不過,也有人會問,農民在家務農,要那么快的互聯網有必要嗎?即便是村里寬帶普及率為100%,家家都會通過網絡做生意嗎?
答案是肯定的,非常有必要。在寬帶戰略上,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切勿急功近利。農民家里有了寬帶,就有了知識,有了信息,賺錢的機會也就有了。例如在筆者調查過的李營街道蘆廟村,無論是賣苗圃還是養蜂,沒有網絡寸步難行,有了網絡后就有了致富的門道。
但是,應該看到農民的經濟收入還是相對較少,每月24元的電視費用很多人都不愿意交,更何況是50元的上網費;另一方面對于運營商來說,這種資費相對于巨大的網絡改造投入卻是杯水車薪。因此,政府應像家電下鄉一樣,啟動寬帶下鄉戰略。
首先,農村光網改造需要政策推動或者資金補貼。筆者調查過的諸多村鎮,雖然沒有類似城市小區那樣高昂的進場費,但由于地形復雜,位置偏遠,光纖入戶的成本還是很高。
其次,必須由政府部門統一規劃改造。一些村莊原來有寬帶,使用的是銅線,網絡速度較慢,也沒有辦法升級到10M,而且被偷盜的幾率非常高。要改造的話,則需要統一布置。否則,意見不合,運營商根本無法實施。
最后,避免重復性投資。目前,三大電信運營商和廣電都涉足農村寬帶,從理論上講,公平競爭,農民就可以享受最優惠的網絡資費。但是,條件好的村莊成為香餑餑,地處偏遠之地卻無人顧及,這樣就不利于平衡發展。
筆者曾提過,“寬帶中國”絕不能是形象工程,寬帶可以改變城市形象,同樣可以改變農村的面貌,農村更需要寬帶高速公路,需要寬帶下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