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 日前,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通報了近三年來審理的網絡不正當競爭案件。法官表示,網絡不正當競爭案逐年上升,而規范網絡企業經營的相關法律存在立法滯后現象。
據北京市二中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張曉津介紹,近三年來,二中院審理的網絡不正當競爭案件主要涉及關鍵詞競價排名服務類,軟件沖突類,網絡域名、網站名稱類,虛假宣傳類以及商業詆毀類等五種類型。此類案件的絕對數量雖然不多,但總體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
張曉津表示,目前互聯網行業尚未形成嚴格的行業自律規范和完善的市場制約機制,不可避免地出現不正當競爭的情形。此外,《反不正當競爭法》僅有十一個條款對具體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了規制,可以適用到互聯網企業的屈指可數。由于欠缺明確的法律規定調整新興的服務模式,使得互聯網企業缺乏足夠的主觀動力和客觀標準去規范自身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