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對城市交通質量提升需求的日益增強,作為物聯網的重要分支,車聯網愈發引起人們的關心和重視,與之相關的一些技術支持也成行業熱點。車聯網有望成為未來智能城市繼互聯網之后的另一個鮮明標志,而其內含的投資價值和商業機遇,也成為“掘金者”趨之若鶩的風向標。
多種技術合力驅動
車聯網是人、車與路物物相連的網絡,它利用先進的傳感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控制技術及智能技術,對道路和交通進行全面感知,并通過對互聯信息的綜合加工和分析,對車輛和道路進行有效的控制,進一步提高社會交通效率和出行安全。近幾年,相關技術的日趨成熟和發展,正驅動著車聯網應用的車輪緩緩向前。
首先,傳感器網絡日趨完善。傳感技術和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是車聯網傳感器網絡的脈絡和支架。車內傳感器網絡實時感應并傳遞車輛的狀況信息,以供分析判斷車輛的狀況;車外傳感器網絡實時捕捉和識別車外環境狀況,以輔助駕駛員提高行駛安全;道路傳感器網絡用于感知和傳遞道路狀況信息,如車流量、道路擁堵情況等。通過車內、車外和道路的傳感器網絡,將車內狀況和交通環境信息不斷傳送到“車聯網”信息處理中心,再經過加工和整合,形成相應的控制指令,為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其次,云計算也為車聯網添翼 。與移動互聯網一樣,車聯網也采用服務整合實現服務創新,提供增值服務。目前,服務整合已進入云計算時代,通過服務整合,可以使車載信息終端獲得更有價值的服務,如呼叫中心服務與車險業務整合、遠程診斷與現場服務預約整合、位置服務與商家服務整合等。
在車聯網中,云計算將用于分析計算路況、大規模車輛路徑規劃、智能交通調度和車輛診斷計算等方面,可以快速整合更多的信息和資源,及時向車載終端提供按需請求的服務。作為車聯網發展的強勁引擎,云計算將牽動車聯網實現從起步到騰空的飛躍。
第三,車載信息終端正逐步走向智能和開放。作為車聯網中的關鍵節點,車載信息終端就像移動互聯網中的智能手機,承載著來自傳感器網絡的各種信息。通過車聯網,車載信息終端可以與城市交通信息網絡、智能電網以及社區信息網絡實時連接,隨時隨地獲取資訊,為交通出行提供明智選擇。基于ARM的嵌入式系統不斷增加智能元素,以及開源、可個性化定制的Android系統不斷拓展市場縱深,當前車載終端系統正逐步脫離封閉、非智能平臺的掣肘,向著更加智能和開發的系統平臺轉型。
局部應用呈現亮點
作為物聯網技術在智能交通中的應用和解決交通問題的有效途徑,車聯網將成為巨大的新興產業,目前局部應用已呈現亮點。
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期間,80多臺裝載著G-BOS設備的蘇州金龍智慧客車投入運營。“3G”客車攜車聯網技術往返亞運賽場,宛如一條條流動的風景線,贏得了大眾的關注和欣賞。
G-BOS智慧運營系統既可以實時采集行車數據,預警不良行為,也能夠精確提供維保計劃,降低維修成本,還能對遠程故障實時診斷,保證行車順暢,從而實現了車輛運營的智能化、電子化和信息化。據悉,在5月31日交通部公示的《交通運輸行業第四批節能減排示范項目》中, G-BOS智慧運營系統榜上有名,成為引領車聯網潮流的典型代表。
12月8日,揚州市智能交通誘導服務系統——“揚州交管在線”正式開通。該系統包含實時路況信息、交通管制和誘導信息、停車誘導信息、駕駛人員信息等出行數據,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誘導屏、語音平臺等多種方式發布交通提示信息。
安徽科大訊飛有限公司最新開發的“語音云駕駛系統iVoka”, 讓汽車變得乖巧奇妙。點播音樂、查詢天氣,只要把需求說出來,汽車都能夠智能識別并予以精確反饋。這項集成了語音合成、語音識別、語音搜索等全球領先核心技術的車載語音應用系統,一經問世就贏得了國內外汽車企業的高度關注。這些產品尺短寸長,各有千秋,交相輝映著我國車聯網深遠莫測的智慧和未來。
評論
車聯網普及任重道遠
車聯網是多種技術與基礎設施、交通管理控制實體的有機結合,其中,基礎設施變化多端,管理鏈條復雜漫長,對相關技術構成嚴峻的挑戰和考驗。目前,我國車聯網還處于初級階段,通過車內通信、車車通信、車路通信實現對道路和交通的全面感知,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技術提煉和基礎建設過程。
首先,應用需求不足。我國車聯網雖然有了一些基礎應用,但目前國內車聯網的應用和市場需求仍處于初級階段,還難以激發產業鏈各環節積極投入的熱情和動力。
其次,核心技術缺位。車聯網的核心技術涉及傳感器識別技術、互聯互通的網絡技術和包括云計算在內的計算技術三大層面,面臨著RFID標識、自動感知、體系結構、網絡傳輸、中間件、數據管理與數據安全等諸多關鍵問題。但我國在RFID產業和網絡通信等方面,發展相對滯后,核心技術尚未完備。
第三,標準體系有待完善。車聯網是一個人、車、路互相融合的大網,既有各類傳感器和車載終端,又有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IS(地理信息系統)、GPRS(通用分組無線業務)等不同的通信網絡,要把這些錯綜復雜的系統連接在一起,所有的接口和通信協議都需要由統一的技術標準來規范。
諸多因素的制約,注定使車聯網還要徘徊較長時間。但是,物聯網的潮起潮涌,無時不拍打著車聯網發展的進程。10月20日,第二屆中國國際物聯網大會在無錫舉行,據業內人士透露,2011年我國物聯網產業市場將達到2500億元,到2015年將達到7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30%。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在物聯網浪潮和相關技術發展的涌動下,車聯網駛向條條大路,實現完美出行,只不過是時間問題。(文/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