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 Hom在羅德島設計學院上學時,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加入Google,因為“這是一家屬于工程師的公司”,而她是一個整整4年都在作畫的藝術學生。
“幸運的是,他們喜歡我的畫并聯系了我?!盝ennifer現在是Doodle團隊中惟一一位亞裔女性設計師,她的作品也由紙上搬到了Google的首頁上——是的,就是你經??吹降哪切┢嫣氐腖OGO,比如中國七夕節的紀念LOGO。
正如Jennifer所說,在一個“代碼林立”的公司,專注美感設計的Doodle團隊就是一種特別的存在——或者說,另一種意義上的“極客”。
即興業務
Google的兩位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最先應用了“Doodle”這一概念。1998年的某一天,他倆要去內華達沙漠參加火人藝術節。為了告訴用戶他們外出旅行了,公司“暫停歇業”,兩位極客就在Google第二個“o”上畫了一個高舉雙手的單線條人。
這顯然是一個“即興”的決定,只是為了“更有趣”,然后Doodle就成了Google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然,隨著Google的規模以及Doodle的出鏡率日益增長,Jennifer和她的團隊必須在專業性上有所建樹。目前一個Doodle的出爐至少包含了創意、調研、草圖、反饋、發布5個步驟——如果有交互需求的話,則會增加工程編碼環節——這將把Doodle的制作時間從常規的4周提升至4~6個月。
技術演繹
在設計有交互環節的Doodle(例如可以彈吉他的Doodle,以及倫敦奧運會期間一系列小游戲)時,Jennifer必須依靠團隊中工程師Kristopher Hom的幫助,因為要實現這些看似簡單的功能,有時需要大量的代碼支持。
“我們把Doodle作為一個推行瀏覽器技術的平臺,在上面實現各種有趣的設想?!盞ristopher介紹說,以前創作Doodle時會考慮兼顧各種老版本的瀏覽器。但是現在隨著瀏覽器功能不斷升級,他們開始嘗試使用HTML5等新興技術。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幾乎每個使用Google的人都會注意到最近Doodle不但是藝術設計,而且更加好玩了。這使得Google在品牌影響力得到鞏固的同時,也獲得了更多的隱形“福利”——作為他們力推的網頁標準,HTML5為更多的開發者和用戶所認知,得到了大力推廣——你沒理由不對這些小玩意背后的原理產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