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是一個充滿底蘊的城市,不僅古色古香、環境優美,其信息化建設也不容小覷。12月6日,由神州數碼設計的全國首個“市民融合服務平臺”在這里落地。福州市民從此可以通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市民熱線、社區服務站和市民卡等便捷方式,輕松享受400多項政務服務和公共服務。
“只要會說話,就能夠享受城市服務。”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郭為表示,“通過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統、市民用戶終端,可以享受全面的服務。這一平臺的發布,也標志著中國智慧城市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里程。”
以人為中心的融合服務
目前,中國已有200多個城市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是進行“融合”。過去很多城市都建立了各種功能的電子政務平臺,而在使用中彼此卻是割裂的狀態,沒有互相打通。
“福州‘市民融合服務平臺’是以民生幸福、經濟發展和服務提升為導向,充分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的以市民為主體的服務體系。”郭為介紹道,該平臺整合了四類服務——“我的政府”、“我的生活”、“我的支付”、“我的聲音”,運用當前先進的IT技術,讓最廣泛的老百姓能夠享受到最大限度的公平、均等的社會服務。
而在服務平臺另一端,政府將獲取海量真實的城市運行數據,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從而做到快速反應、科學決策。比如通過市民問題反映情況的“打點地圖”(在地圖中將市民呈報事件分類呈現,形成分布圖),能夠快速了解哪一類問題經常發生、哪個地區經常發生問題,然后根據統計數據,設計出預測性的城市管理措施,消除各類隱患。借此政府可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執行力,更好地為市民服務。
“建設福州市民融合服務平臺,有利于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實現從‘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化,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務,讓市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福州市領導表示。
以開放為理念的平臺
不僅是服務和管理,構建“智慧城市”也是一門“大生意”。12月5日,國家住建部發布了“關于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并印發了《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暫行管理辦法》和《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兩個文件。業內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間用于建設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將可能高達5000億元,帶來兩萬億元的產業機會。
就福州來說,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已有一定基礎,2011年擁有規模以上企業143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95.3億元。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等領域,雖然總體規模不大,但星網銳捷、新大陸、聯迪商用等龍頭企業,在二維碼、桌面云及整體解決方案、電子支付等行業居于領先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必須有一個成熟的商業模式和開放平臺提供給開發者,構成循環的狀態。”神州數碼CEO林楊表示,開發者在這個平臺上通過市場的優勝劣汰后,最終留在這個平臺上的應用會是老百姓認可的。那時會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愿意把其產品放到這個平臺上,形成健康的生態鏈,同時也將更好地服務給于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