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的十八大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歷史性文件,為中國社會經濟下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報告中有19處涉及信息化和信息技術。在正確理解和把握報告精神的前提下,深入認識信息化和信息技術在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全局中的作用,對IT各界做好今后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報告提出: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期目標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關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除要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外,報告進一步提出: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報告這樣的闡述下,可以看出,大幅提升信息化水平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社會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般而言,信息技術是科技進步和創新型國家的重要領域,因此,IT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義中的重要性也不言自明。
關于經濟建設,報告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決擇。在這一戰略決擇之下,報告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報告“促進四化,兩化深度融合”的表述,再一次明確在經濟建設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決擇下,信息化是主戰場之一,兩化深度融合是主攻方向。其次,這一表述體現了自十七大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體現了信息化任務的長期性。再者,報告首次提出“促進四化同步發展”,深刻揭示了信息化與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等其余三化之間具有配套、協調、配合等高度相關的關系。
關于政治建設,就完善基層民主制度,報告提出,以擴大有序參與、推進信息公開,加強議事協商,強化權力監督為重點,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
關于文化建設,就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報告提出,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加強網絡社會管理,推進網絡規范有序運行。
關于社會建設,就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報告提出,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
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就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與信息化建設密切相關的部分,報告提出,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御能力。
總結一下:信息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的重要內容,經濟建設是信息化的主戰場,兩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的主攻方向,在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中,信息化必須為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